房车,又被称为“轮子上的家”。对旅行的人来说,无论房车开到哪里,他们始终是住在自己的家里,睡熟悉的床,吃亲手烹饪的饭菜;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何时停车,何时启程,能更好地享受旅行。房车文化在中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中国的房车爱好者,不仅玩得不亦乐乎,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中国的房车文化。
停车山水间来场露天电影
四十岁出头的董学民是一个狂热的房车爱好者。几乎每个假期,他都会约上几个朋友,在北京近郊找一个适合出行的地方。在房车爱好者中,他算得上是个级别比较高的玩家,也更会享受房车上的生活。董学民的房车是 2010 年买的一辆依维柯,买来之后就在车上铺了地毯,上车得脱鞋。除了最基本的锅碗瓢盆,在厨房的流理台上还放了一台咖啡机,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来杯咖啡。车上还有一只红酒箱,备着红酒、4 只杯子、醒酒器和开瓶器。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居然在车后装了一套卡拉OK 系统,开车在外,夜幕降临,酒足饭饱之后,这套卡拉OK 系统就成了大家最好的消遣。
董学民的另一个身份是红蚂蚁户外运动联盟的总经理。红蚂蚁户外运动联盟是一个全国性的户外运动平台,联合了全国若干个俱乐部,主推的就是房车文化,“以房车带动户外生活,由户外生活带动户外游玩的乐趣”。
房车最早诞生于 100 多年前的欧洲,前身是吉卜赛人乘坐的流浪四方的大篷车。而房车在中国的历史只有短短十几年。中国人最早知道房车,是因为一部 1999 年红遍大江南北的贺岁电影《不见不散》。
影片中,落魄的葛优把家安在了一辆房车上。这辆房车虽然空间不大,但是兼具了“房”与“车”两种功能,车内有厨房、卫生间、床、桌椅、衣橱....。.完全能应付日常生活起居。之后,房车渐渐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但更多的是在汽车杂志上,或者是与明星有关的新闻里。
“房车”这个名称在中国也经历了多次变更,有人叫它旅居车,有人称之为露营车,直到近两年才有了“房车”这个固定的称呼。时至今日,房车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房车营造的自由与温馨兼而有之的生活方式,更是受到一些有钱有时间、追求新兴生活方式的中产阶层的欢迎。
尽管如此,比起庞大的私家车数量,中国的房车保有量少得可怜。据 21 世纪房车网创始人王续东统计,目前中国的房车保有量应该在 6000 辆以上。王续东是中国最早关注房车的人之一,他和哥哥一起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房车网站之一——21 世纪房车网,并将网站业务从单纯的线上信息提供,扩展到房车博览会、房车露营大会等线下项目。
虽然从基数上看,中国的房车市场并不活跃。但如果看一下增长速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业内人士对房车前景如此看好——据路透社此前的一篇报道,2011 年,中国人购买了约 1000 辆房车,估计从 2012 年至 2015 年,中国房车销量将逐年增长 40%。
景在变,家未变
“虽然目前中国的房车保有量在 6000 辆以上,但是使用率不高,经常使用的人只有 10%左右。”王续东说。
王续东本人就属于这 10%的行列。这些爱好者之间大多相互认识,也经常一起行动。哪个车友去了哪儿,路上遇到什么麻烦,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这群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几乎每个人都把推广中国房车文化视为己任。这一点,从几乎每辆房车上都喷满了宣传语和广告就可以看出来。
每个周末,王续东都会开上房车带着家人和朋友去体验户外生活。他的龙凤胎中的儿子,刚出生不久就被带上了房车出游,儿子在房车里丝毫没有不适的反应;双胞胎中的女儿,因为体质较差没能一起去。“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只要我出去玩,肯定会带着他们。”
每次出门,王续东都会在房车后拖上几件运动装备,有时候是摩托艇,有时候是全地形车,另外一辆山地车是可以直接挂在车后壁上的。他经常去的地方是河北易县的官厅水库,在那里游游泳、开开摩托艇,或者驾驶着 ATV(全地形车)快速驰骋一番。“去年夏天去河北平顺的山谷,我们骑着摩托车顺着山谷的河一直往上走,河水的深度也就一米多,浅的地方几十公分,就一直在水里穿来穿去。特别凉爽,特别好玩。还有一次是在可可西里,骑着摩托车在沙漠里穿越,很刺激。”
玩累了以后,一群人就支起篷布,把车里备好的折叠桌椅像变魔术一样,一件一件地取出来,摆好。接着是电饭锅、电磁炉,再把存放在冰箱里的菜拿出来,择菜、洗菜、切菜、下锅....。.一阵忙碌之后,一群人终于可以坐下来,一边吃喝一边聊天。这是最能体现房车优势的时候。他说:“房车圈子里有这么一句话,景在变,家未变。一路上风景不停变换,但永远住在自己的家里。”
对于王续东而言,房车还有治疗失眠的功效。他睡眠不好,在家的时候经常夜里睡不着觉,但是有好几次,开着房车在外面的时候,他靠着折叠椅就能睡着。现在,每过一段时间,他都要在房车里睡一晚才踏实。
王续东把喜欢房车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年纪在四五十岁的、事业有成的男性,这群人有一定的闲工夫,希望体验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另一群人是年轻人,可能经济收入有限,但是可以租房车。至于真正的富豪,可能不会喜欢房车上的旅行。
“房车在野外的时候,路上的环境并不是非常好,可能会遇到糟糕路况和恶劣天气。比起酒店,房车上卫生间、洗澡空间都很狭小,如果路上时间比较久的话,还必须省着水用,不能天天洗澡??确实有很多不便。但是,对于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来说,房车就是特别好的工具,喜欢骑自行车的、摩托车的,喜欢玩帆船的,可以把家安在海边,安在大自然中,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董学民这样形容住在房车里的感觉:“就像我们小时候喜欢玩过家家,这是床、这是被子,伸手就能够到;或者找一个棚子,一个人躲在里面,自己跟自己玩。房车就有这种感觉,人年纪大了,会很怀念小时候的生活。”
喜欢房车的人,一定是喜欢户外运动的人。董学民在接触房车以前,玩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越野车,但是慢慢地觉得越玩越累。越野车的危险系数高,体能要求高,它更适合 20 多岁的年轻人。“渐渐的,我们就发现有些运动装备能取代越野车,比如 ATV,既可以实现越野的激情,也挺刺激的。这样,越野车就不是必须的了,可以换成房车,吃饭、洗澡、睡觉都方便,出行在外更加舒适。”
就连驾驶房车和驾驶其他车的心情都不一样。他和车友们在路上,经常是一边开车,一边在各自的车里通过通话机闲聊,遇到堵车也不着急,开几个玩笑就过去了。要是碰见路边有农民在卖刚摘下来的水果蔬菜,一群人也毫不犹豫地把房车挨着路边停下,跟农民讨价还价,买下一堆玉米、黄瓜之类的东西留到休息的时候吃。“开着小车就是为了赶路,开着房车就是休闲,两者的心态不一样。”董学民说。
后来,董学民突然聊起红蚂蚁户外运动联盟这个名字:“红蚂蚁是一种很小但是很凶悍很团结的蚁种,就跟我们这些推广房车文化的人一样。”他有一家物流公司,但是为了俱乐部的运作,他只把 30%的精力留给了物流公司。
北方人比南方人更爱房车
另一位房车车友范群华,可以说是中国房车的元老级玩家,而且特别善于房车改装。
1999 年,他在天津花 50 万买了一部中天 5045 自行式房车。第一辆房车入手后,樊群华迫不及待地开着它上路了,却失望地发现这部房车在设计方面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尤其不适合在北方使用。这辆车 80 升的水箱至多可满足一天的用水量;发电机过于笨重,噪声也很大。樊群华动手改装房车,将水箱加到 300 升,加了两块电瓶。房车改装得基本让自己满意了,樊群华就开着它和朋友们一起,主要去了临沂、济南、秦皇岛、石家庄、太原、阿拉善等北方的一些城市旅行。由于改装后的房车水、电充足,樊群华在路上可以尽情享受充满野趣的露营生活,不进停车场,也不住宾馆,驾驶这辆房车总共走了 3 万多公里。
去年上半年第一辆房车退役后,樊群华买了一辆依维柯 V50,自己操刀设计,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它改装成了一辆房车。
车内水箱容积 600 升,安装了卫星电视和无线网络,还配有长 1.8 米、宽 2 米的床和舒适的厨房、卫生间。等忙完这阵以后,他还打算给房车贴上壁纸,把房车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移动之家。
喜欢玩房车的人,大多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相比之下,南方的房车爱好者人数稀少。“就气候而言,南方是最适合玩房车的,环境好,水源多。北方水草繁茂的地方少,冬天还有沙尘暴。但是,北方虽不适合玩房车,反倒玩的人多,房车卖得好,特别是在北京、河南、河北、山东一带。而适合玩房车的上海、广东等地,甚至整个长江以南,房车销售可以说为零。”王续东表示。
王续东说起上海的一个房车车主,“我认识他 7 年了,是个典型的上海人,从我们刚认识的时候起他就考虑买房车,直到我们认识 4 年以后才出手。”
上海中天行房车俱乐部负责人敬新华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提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可能会使房车旅行要在南方经历一段较长的生长期。“首先,南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北方人追求结伴出行的刺激,南方人讲究生活中面面俱到的精致舒适。驾房车出行,连日的舟车劳顿,有时水电等后勤补给不及时,可能不能按时洗澡、吃饭而影响到生活质量,这是南方人驾房车出行的一大顾虑。其次,南方人讲求经济用时,短途出行驾车,长途旅行坐飞机,和不吝拿出大把时间花在旅行中的北方人截然不同。”
董学民的分析更一针见血:“房车需要有人带动才能玩得起来,一个人根本玩不起来。”
苏州人费坚是个例外。2010 年,他入手了一辆全顺新世代房车,经过改造之后,车上燃气灶、卫生间、空调、卫星电视、太阳能一应俱全。驾房车出行的第一次苏州周边行,费坚如愿以偿地在郊外看到了日出日落。接着,他驾驶房车从苏州出发,途经浙江、江西、云南,从昆明出境,到达老挝、泰国和柬埔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正驾着房车在前往西藏的路上。费坚长途旅行时,妻子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往往没有时间同行,但之后碰到周末,她们经常坐飞机“空降”到费坚身边过周末。
房车露营地的遗憾
6 月 30 日,因为天津一个朋友的度假村开业,董学民带着几个关系不错的车友打算一道从北京驾车过去捧场。同去的共有七八位俱乐部会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共 3 辆自行式房车和 3 辆越野车,其中一辆越野车后面拖挂着一艘摩托艇。
车开到京津高速的台湖收费站,麻烦来了。董学民车上的通话机里传来消息:那辆身后拖挂着摩托艇的越野车被拦了下来。董学民很淡定,轮到他的车开到收费口时,他交完了钱,并未把车开走,而是将车停在了收费口,起身下车。
这样的情形自从他 2006 年玩房车以来经常遇到。因为房车在国内数量极少,房车上高速公路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收费站的工作人员不清楚这类车型应该遵循什么收费标准,甚至不清楚是否可以上路,上路会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
有时候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出行,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怕影响后面车辆的通行就把他们放走了;但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他们就会被拦下遣返。
这一次他们不太走运,董学民下车交涉,直到半小时以后才又回到车上。其间,他还与一位被挡住通道的私家车主发生了口角。但最终,那辆拖着摩托艇的越野车还是返回了。回到车上之后,董学民说:“这一次情况比较特殊,大多数时候我们出行都没有什么问题。京津济一带,已经是我们打出来的天下。”
董学民说起以前遇到过的一件事,也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他们的房车不让通行,于是所有的房车挨个占据了所有的收费口,僵持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后来警车出动,一直把他们带下高速。
房车出行确实是很大的难题。敬新华告诉《外滩画报》,房车分为自行式和拖挂式两种,目前国内 95%以上的房车都是长度在 6 米以内的自行式房车。“因为 6 米以内自行式房车的驾照要求是同轿车一样的 C 照,而超过 6 米就需要配专职驾驶员。至于上路收费方面,自行式房车与普通轿车收费方式相同。”但对拖挂式房车的政策规定则稍微复杂。敬新华解释道:“目前,还没有成文法规规定拖挂式房车可以上牌。
现在可查的法规规定,小型载客汽车只允许 700 公斤以下的挂车牵引上路,而且要求A2 驾照。”
在北京这样房车出现频率较高的城市,2010 年末出台了新的规定,拖挂式房车可以上高速公路,但必须有两副车牌,分别挂于牵引车辆和旅居挂车,应出示两本车辆通行证。组合车辆的收费,按照高于主车一个车型分类标准收取通行费。
而在其他城市,特别是房车很少见的南方,拖挂式房车上路至今是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另一个制约国内房车发展的因素是露营地太少。
王续东曾经多次带团考察过国外的房车露营地情况,他告诉《外滩画报》,一个完善的房车露营地,包括较为安静的房车停放营地,这片地方应该能提供水电接口、净水和污水处理系统、污物处理系统。此外还应该包括泳池、球场等运动休闲娱乐区和演出、游戏等活动场地等等。营地的服务设施也非常重要:卫生间、洗衣房、餐厅、旅馆、商店、超市、理发店、邮局、诊所??不可或缺,还要能提供自行车、摩托车、船只等租赁业务。“美国的露营地还分一星级到五星级。”
但是在国内,符合以上要求的露营地根本没有。虽然也有一些针对自驾车的露营地,但至多也只能满足一些基本的水电、排污要求。“露营地在中国的处境很尴尬。在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露营地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建成之后交给公共机构管理,因此这些露营地是公益性质的。而在中国,现在最贵的就是地,私人投资建设的露营地,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回报,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做这方面的投资。”
王续东认为,中国有很多河流、林地都是闲置的,政府可以把它们建设成露营地给人们度假使用。
虽然对于房车发烧友来说,没有设施完备的露营地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热情。但对大多数人而言,露营地却是他们决定是否购买房车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舒适的营地,就意味着风餐露宿,也意味着得不到安全保障,房车的魅力顿时消减了不少。房车和露营地两者始终是相辅相成的。”董学民说。
就是因为上路、露营地等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加上房车文化的普及还有待时日,中国房车旅行的发展还较为缓慢。但是无数目光已经对准了中国这个潜力不可估量的市场。接受完采访的那天下午,王续东就要和美国房车工业协会的主席见面。据王续东介绍,每年他都会接待来自各国房车工业协会的造访,大家都等待着中国房车市场抬头的一天,谁也不愿意错失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