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时网ceo 于欣
坐在咖啡馆门口,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眯着眼睛迎着前方那片灿烂,抿了口拿铁,一切看上去是这样安逸和美好。此刻心底闪过的,却是那句"置于死地而后生",它带着些悲壮,而我更多看见的却是…"希望"!于是我想着:嗯,就用这话做今年《盛时》年鉴开篇的标题吧。
中国人不爱提"死",开年用这样的标题看似有些不吉利,但我的重音却在后面那个"生"字上。生死在藏传佛教中是循环轮回的,于是宗教信仰让人不再害怕死亡,却是从容认知从容面对,在死里预备生,在生中警觉死。《孙子·九地》里说"投之亡地而后存,陷止死地然后生。"想来兵家哲学与这佛学也有共通之处,置于死地才是生的开始,抱着向死的勇气,才能英勇征战夺回生的契机。
回忆二十年前,懵懂少年踏入钟表圈,摸爬滚打沉浸于此,历经了改革开放带给奢侈品行业级数倍的增长和扩张。各大品牌的"攻城掠地"一直延续至去年,而在此之前,幸福光环也从未离开过我们这群钟表人。每年各大品牌纷繁奢华的年会,轮流作东参与赞助的各项世界级展会与赛事。我们边住着古堡酒店、品尝着米其林餐厅的定制餐点,一边见证着中国奢侈品行业的"奇迹增长"。不用操心仍能年年递增的业绩,排着队上门的饥渴客人,过往的十年里,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的No.1,而我们这些业内人士也在这"享受"的十年中,慢慢固化了我们的模式:商业模式、思维模式甚至生活模式。也正因如此,我俨然看见了一种"生"里的"死"悄然而至。
每一场风暴的到来都是出人意料的快,机会只留给那些警醒的人。翻开今年各大集团、品牌的业绩报表,大佬们发现一种"迫在眉睫"的压力,销售大幅下滑、库存积压、市场需求疲软。连续十年的开店浪潮,转而进入一轮又一轮闭店潮。大家也都企图尝试些不同的办法来改变新的秩序,只是我们沉浸在过往的岁月已经太久了。在信息科技和移动互联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业务应用的场景被快速的更新、迭代,消费者群体的年轻化,也迫使所有传统行业进入转型的深思。是带着侥幸心理放缓巨人的步伐,抑或是如郭士纳多年前在深谈IBM当时转型时写下的那本书之书名《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抉择。
互联网、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等等科技发展的产物,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已经成功地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它甚至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你可以不用带钥匙、钱包,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坐车、吃饭、购物甚至控制你在温哥华别墅里的窗帘。
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钟表行业曾经经历了一场来自日本石英表的冲击。由于钟表异于服装和皮件,它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百年沉淀,"匠心"传承,是大部分钟表品牌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和情怀。面对危机,传统钟表最终凭借其坚韧的精神和优雅的传承巧妙地进行了规避和转型。放眼今日,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传统钟表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百年老店 上海钟表商店
我相信,"向死而生"是一条必经之路。它意味着:改变、进化、颠覆、创立和发展。这也是我们钟表人唯一的应对之路。首先,我不信未来的Apple Watch或任何智能硬件会代替优雅的传统钟表,它们本不是同类商品,无可相比。其次,我也不信因循守旧传统的零售模式还能再有第二次绽放的春天。我相信,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整合、优化、转换与创新才能为行业带来新的荣光。因为思想的僵化必定让原本已经老去的企业加速消亡,那为何不精彩地去创造生呢?京城的老炮儿们已经不复存在,但老炮儿精神始终未亡。
写到这儿,有些热血沸腾。今年,我已然四十四岁,一个男人到了这个年纪人,同样面对一个不可回避的抉择:向慢还是向疾?求稳还是求突破?六爷说,他最讨厌电视里那句"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我也一样,去他的四十四岁!我选择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向疾而行",用一种从容心态面对变化的前路,好好经营心底对钟表行业这份不变的执着。
两年多以前,集团开始筹备电商项目,我们虽是钟表行业的"老人",但却是互联网里的"新生儿",一切都靠学习,摸索前行。盛时网的员工平均年龄30都不到,带着这群有创意、有梦想的年轻人,我心里只有阳光。去年10月盛时网上线,我感觉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年轻,这是一种力量,从"向死而生"得来,它能让思维不落窠臼,让梦想起航。
盛时上线仪式
最后,用丘吉尔先生在二战时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
It's not the end, it's even not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Winston Churchill
仅以此文献给和我一样拥有老炮儿精神的你们,有梦想就有未来,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条光荣的荆棘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