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尚中国网

香港苏富比隆重呈献尤伦斯男爵夫妇珍藏中国艺术代表作

编辑 John 内容来源: 奢侈品新闻 2013-12-30 11:34:44
文章导读
香港苏富比隆重呈献尤伦斯男爵夫妇珍藏中国艺术代表作 苏富比隆重宣布再次获得著名收藏家暨慈善家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Baron and Baroness Guy and Myriam Ullens de Schooten)委托,呈献两件重要中国艺术杰作,包括陈逸飞以政治为主题之重要写实作品《红旗之一》(1971年作),以及当代中国艺术家曾梵志之重要代表作《最后的晚餐》(2001年作),均会在2013年10月5日(星期六)举行之「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中,与一系列顶级艺术珍品共同上拍。这两幅杰作皆蕴含政治和文化的重要性,并代表两位艺术家创作生涯的卓越成就;其曾多次于重要展览展出,今次首度现身拍场,实为全球藏家购藏现当代中国艺术巨作的良机。

香港苏富比隆重呈献尤伦斯男爵夫妇珍藏中国艺术代表作

陈逸飞《红旗之一》

苏富比隆重宣布再次获得著名收藏家暨慈善家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Baron and Baroness Guy and Myriam Ullens de Schooten)委托,呈献两件重要中国艺术杰作,包括陈逸飞以政治为主题之重要写实作品《红旗之一》(1971年作),以及当代中国艺术家曾梵志之重要代表作《最后的晚餐》(2001年作),均会在2013年10月5日(星期六)举行之「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中,与一系列顶级艺术珍品共同上拍。这两幅杰作皆蕴含政治和文化的重要性,并代表两位艺术家创作生涯的卓越成就;其曾多次于重要展览展出,今次首度现身拍场,实为全球藏家购藏现当代中国艺术巨作的良机。

关于盖伊·尤伦斯和米莉恩·尤伦斯

现居瑞士的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醉心当代中国艺术,在过去25年来致力支持年轻新进艺术家,是开拓当代中国艺术的先驱。二人建立的私人艺术收藏是全球最全面之珍藏之一,藏品横跨不同年代、派别、风潮及媒介,见证着由197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艺术领域之创作思潮和艺术对话的演变。尤伦斯基金会(The Guy & Myriam Ullens Foundation)于2002年在瑞士成立,赞助在欧洲及中国举行之当代中国艺术展览,并向全球多家博物馆借出基金会的收藏。自此,珍藏一直扩大,并涉猎更多不同类别的艺术,迄今整个收藏拥有接近1,000件艺术品,覆盖中国及环球各地的艺术,当中尤以来自中国及亚洲各地、美国和中东地区的新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主。

尤伦斯伉俪亦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他们于2007年在北京798艺术区开设此非牟利艺术中心,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展览平台。开设至今五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已举办了超过1,000个公众的教育及文化项目,吸引超过300万人次参观。尤伦斯基金会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两个独立组织。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表示:「苏富比与盖伊·尤伦斯和米莉恩·尤伦斯合作多年,最为人所共知的莫过于2011年在香港举行之两场破纪录的『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专场拍卖。今年2013年,适逢苏富比庆祝扎根亚洲40年,我们很荣幸能再次获得尤伦斯伉俪委托,呈献两件重要中国艺术杰作,包括陈逸飞罕有以政治为主题的写实作品《红旗之一》,以及曾梵志重要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这两幅油画不但透过艺术来呈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体现了尤伦斯伉俪对不同时期之中国艺术所拥有的理想和热情。这两件博物馆级巨作今次现身香港苏富比的晚间拍卖,必受市场注目,此亦不啻是全球收藏界购藏重要精品的良机,千载难逢。」

尤伦斯基金会总监Laurence de Failly表示:「尤伦斯艺术收藏为其中一个最全面之当代中国艺术收藏,建立时间长达30年。此收藏一直专注于支持年轻新进的艺术家,但亦会不时把珍品出售,公诸同好,与其他同样充满热情的收藏家分享;这也让尤伦斯基金会得以继续搜罗更多其他年轻艺术家的重要作品,而出售今次上拍的两幅画作正是此过程的一部份。」

 

香港苏富比隆重呈献尤伦斯男爵夫妇珍藏中国艺术代表作

陈逸飞《红旗之一》

陈逸飞(1946 – 2005)《红旗之一》,1971年作,油彩画布,300 x 158.5公分

估价:4,500万至6,000万港元/580万至770万美元*

在中国写实大师陈逸飞的创作生涯中,带有政治和革命主题的画作可谓非常罕有,甚少出现于拍卖市场。而在1970至1979年间创作之《红旗》和其他以政治为题材的作品,正标志着陈逸飞早期艺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当中画于1971年的《红旗》更是体现他早年成就的代表之作。虽然陈逸飞在后半生越发知名,作品亦备受追捧,但其实他在1980年代赴美留学前,早已成为一名声誉不凡的年轻艺术家,当时他写下的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政治和文化重要性,大部分现已被中国的美术馆或重要私人收藏所珍藏,故《红旗之一》今次现身拍场,实为藏家购藏重要作品之珍贵机会。

1970年,年仅24岁的陈逸飞已深受器重,担任上海画院的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在1970至1979年间,陈逸飞创作了数件带有政治主题意涵的史诗巨作,如现为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与魏景山合画的《开路先锋》、是次上拍之作《红旗之一》和现属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藏品的同系列作品《红旗之二》、现为私人收藏的《黄河颂》,以及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所收藏的《占领总统府》。

本次拍卖的大尺幅画作《红旗之一》于1971年完成,呈现一种深浓的蘇联社会写实主义风格——此画风是陈逸飞出国前接受的主要训练及艺术基础,当时整个中国艺术圈都受此浸染。《红旗之一》描绘在战壕下举着红旗冲锋陷阵的解放军,而同系列之《红旗之二》则描绘身穿校服的年轻学子,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誓的景象。

在《红旗之一》中,陈逸飞打破了当时普遍艺术家对于政治主题创作的刻板标准,他不描绘欢呼胜利、明朗乐观,而是强调英雄主义与现实生活中战争的残酷与悲壮。画中最前方的人物右手拿长枪左手拿红旗,引领一批战地突击队;左边的人物拿着炸药包,脸上的肤色显示其长期曝露于战火烟硝之中,身上的衣服沾满尘土。不愿跟从指导思想的陈逸飞在《红旗之一》里诠释了真实战争中的场景与氛围,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创举。艺术家除了传神地描绘整体人物与战地气氛外,还以聚光效果(chiaroscuro)为画中主角营造一种戏剧感,与西方古典油画大师在画布上对于光线的处理互相呼应。

《红旗之一》对陈逸飞来说意义深重,当艺术家在1980年代出国时,此作是他少数带走的作品之一;《红旗之一》其后在1996年亮相陈逸飞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回顾展。

 

香港苏富比隆重呈献尤伦斯男爵夫妇珍藏中国艺术代表作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

曾梵志(1964年生)《最后的晚餐》,2001年作,油彩画布,220 x 400公分

《最后的晚餐》为曾梵志极具代表性的巨幅作品,标志着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此作画于2001年,是艺术家最备受推崇之「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此为长达4米、高2.2米的单幅画布创作,属「面具」系列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完全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精髓。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于作品创作翌年旋即纳入其私人收藏中,一直珍藏至今。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取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同名作品,该作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开端的代表。原作为位于米兰的天主教思宠圣母多明我会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食堂上的壁画,宽接近9米。它以耶稣被罗马士兵逮捕前跟十二门徒的最后一次晚餐为题,耶稣在席间预言他的其中一个门徒犹大将会出卖他,原作品捕捉了当时门徒的惊讶反应,惟出卖耶稣的犹大则欠身退后,与站在正中央的耶稣形成强烈对比。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换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队成员,系着红领巾在桌前吃着西瓜。此作是对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的一种隐喻,红领巾代表共产主义理想,而原作中的犹大,则由一个戴着金黄色西式领带的人物饰演。对曾梵志而言,这代表着新时代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离弃。艺术家曾表示︰「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198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打领带无疑是一个中国社会变革的信号,而墙壁上带有中国书法笔调的挂画和桌上刺眼的红色西瓜则代表中国。《最后的晚餐》以恢宏的气势,捕捉了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改变,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曾梵志于90年代初期由武汉搬到艺术中心北京,并于1994年开始创作「面具」系列,历时长达10年。此系列以探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为主轴,揭示了都市人为了自我保护,以虚伪的姿势戴上形象化的面具,以图掩饰自己的真正感情。「面具」系列纪录了中国经济起飞的十年间,中国人在都市化进程中的不安与焦虑。在技巧上,面具由早期褐色主调的笔触,过渡至2000年代的细致风格,人物造型更为凝练并带有悲剧的意味,是曾梵志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亦是其于当代中国艺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系列。

如此珍罕重要之作品鲜见于市场,故为《最后的晚餐》拟定价值甚为不易;根据曾梵志现时之个人世界拍卖纪录(同样来自「面具」系列之作,成交价为75,367,500 港元/9,660,023美元***),苏富比预料《最后的晚餐》此独一无二的作品之成交价将超越8,000万港元/1,030万美元。

 
标签:香港苏富比    尤伦斯男爵    中国艺术代表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