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尚中国网

香港苏富比 梅云堂藏张大千画 专场拍卖北京预展

编辑 John 内容来源: 风尚网 2013-12-11 14:32:24
文章导读
香港苏富比于 2011 年 5 月举行的「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拍,期间《嘉耦图》以近两亿港元成交,创下张大千画作之拍卖纪录。今年,香港苏富比很荣幸再获「梅云堂」委托拍卖其张大千作品珍藏,于 5 月 27 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梅云堂藏张大千画──金针传法立宗风」专场拍卖,推出 25 帧作品,总估价逾 1 亿 1,000 万港元/1,400 万美元*。

香港苏富比于 2011 年 5 月举行的「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拍,期间《嘉耦图》以近两亿港元成交,创下张大千画作之拍卖纪录。今年,香港苏富比很荣幸再获「梅云堂」委托拍卖其张大千作品珍藏,于 5 月 27 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梅云堂藏张大千画──金针传法立宗风」专场拍卖,推出 25 帧作品,总估价逾 1 亿 1,000 万港元/1,400 万美元*。

香港苏富比「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北京预展

高岭梅(左)与张大千(右)

专拍主题紧扣于「梅云堂」主人高岭梅先生于 1961 年为张大千编制之《张大千画》一书,该书乃目前唯一全面而系统地综合整理张大千画法画论之专着;是次拍卖之作品多取自这本重要著作,部份作品更是画家为该书而特别绘画,弥足珍贵。

拍卖之重点拍品将于 5月8至9日于北京公开展览,而所有拍品将于 5月23至26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展出。


香港苏富比五月再度呈献「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

张大千《自画像》

张大千《自画像》

设色纸本 立轴 1960 年作

70.5 x 47.5 公分

估价:250 万至400 万港元/32 万至51 万美元

1960 年,大千时年六十一,写本幅予「梅云堂」主人高岭梅。画中大千居士乃半身像,双手交搭胸前,扶杖而立,其须发灰白相杂,似微风吹荡中见飘然轻扬。其头稍侧仰,浓眉,双目睁放,精光逼视,口微张,露齿而笑,一派乐天开怀之色。张大千笔下自画像甚多,但若本幅几近正面描划,兼神情开朗愉悦者,则未有得见。他虽曰「垂垂老矣」,写来简练,行笔畅达,节奏明快,线条恣放而无犹豫稍息之滞,无论衣褶曲迭,须发蓬松张放,以至轮廓、眼神之精确掌握,皆将年逾花甲却精神镢铄之老者,其放怀开朗之貌表露无遗。

香港苏富比五月再度呈献「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

张大千《鳯箫图》

张大千《鳯箫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55 年作

116 x 65 公分

估价:1,500 万至1,800 万港元 /192 万至231 万美元

本幅或取材自民俗神话传说,画中仕女堆发高髻,顶载鳯冠,系珠串,披服边沿饰草纹,似麻姑或西王母等仙家之造型;手捧排箫,跨白鳯翱翔于彤云间,所披丝帛随风飘扬。开脸、头饰以至身上彩物均以工笔描绘,矿物颜料厚重,秾丽古艳,无论造型、设色、笔法均采集自敦煌石窟艺术,唐人盛世风华毕现。

大千先生远涉西陲,埋首石窟三载,留下不少画稿粉本,研习之勤,对其日后人物画之演变发展影响深远,本幅即其显例。画中人物可见参考自敦煌石窟伎乐菩萨像之原型,惟其姿势皆盘膝趺坐,且无背景相配。而《鳯箫图》则结合民俗神话,将之演变为更热闹丰富而生动之图式,配合工笔重彩技法,使其人物画发挥淋漓尽致。本幅写成于1955 年秋,翌岁即参加在巴黎近代美术馆之大型个展,此亦为大千先生在欧洲展览之盛举,不无藉本幅宣扬其传统工笔重彩画艺之意!

香港苏富比五月再度呈献「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

张大千《湖光山色》

张大千《湖光山色》

设色纸本 立轴 1949 年作

118 x 52.5 公分

估价:1,600 万至2,000 万港元/205 万至256 万美元

1949 年,大千居停港澳,暂抽身于内地战火纷乱外,访友作画,年初于港岛缆车径一号简经纶寓,留下不少佳迹。本幅写于「在山楼」,亦即此处,重题曰「偶起湖山之思」,乃此际心境之写照。

画中采没骨法,以青绿设色写之。此技法颇见于其四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初期笔下,以清丽秀润为主,并更着重文人雅逸的气质内蕴,浅淡轻盈,不愠不火。画家对画面色彩配搭的效果异常讲究,在青绿、赭石的交杂区间中,点缀了如宝石般靛蓝的岩块,素净中顿生异色,微妙中闪烁出眩目光芒。这种设色敷彩手法,可与1953 年之《蜀山春晓》相比(香港蘇富比2011 年4 月春拍,以6,450 万港元/827 万美元成交),但本幅色调趋清秀,着意减低装饰效果,以凸显湖山清气爽朗的一面;其布局经营细意,景致丰富多变,远近高低,层次井然。曲径通幽,溪桥回绕,绿荫丛结,湖面舟楫相对,高士扶杖踽行,寄迹山林,极目天际矌远,山水画境中,借得一片忘机离俗之天地。

香港苏富比「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北京预展

张大千《招隐图》

张大千《招隐图》

泼墨泼彩纸本 镜框 1966 年作

67 x 188 公分

估价待询

所谓「招隐」者,或出典于晋代陆机、左思之《招隐》诗,以相招栖隐于幽邈之地为旨。历代画家屡按此诗意衍化为图,大千写之,自有深意。五十年代初,大千先生移家南美,遂征挚友高岭梅举家同往,时手续已妥办,惟因事未竟成行。此后两地睽隔,大千南来,与高氏往还仍密,但高氏仍未能亲赴巴西探望。本幅所写,以大千先生巴西之住所摩诘山园之景入画,复取「招隐」为题,盖十年已过,尚未践约成行,故以景寄情,再出图相邀。写毕,参加是年底由高岭梅在香港主办之「张大千近作展览」,列为「非卖品」。

画中大幅泼墨泼色,畅写湖山胜概,见翠岭碧峯,房舍结筑其间,左方大片留白,透过略泛微黄而未敷色墨之纸上空白处经营湖面,此即画家耗费多年心力造园摩诘之景色。大千以半抽象技巧,笔触引领色彩放任游走,造景自然,却得经营之妙。蓝绿矿物颜料层层堆迭,其大块面积累的厚度如铺翠覆碧,亮丽璨若宝石,间缀朱色点染,又似秋树趋红,醒目之效自生。全画色墨交融,挥洒活泼无拘。这与他同年同月所写之名作《爱痕湖》(香港蘇富比,1992 年春季拍卖),无论尺幅、构图、布局以至技巧处理,皆有异景同工之妙,堪称是年笔下泼墨泼彩之双璧。

本幅写毕后逾年,高岭梅于1968 年初,赴巴西探望老友,两人畅聚甚欢,大千以泼墨泼彩于金笺上写《读书秋树根》相赠(见香港蘇富比,2011 年5 月「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拍),以志重晤之愉。

标签:香港苏富比    梅云堂藏张大千画    专场拍卖北京预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