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尚中国网

以文字之形聆听现代之音,一场甲骨文大展7月即将与您见面

编辑 时髦圈儿 内容来源: FS风尚活动 2023-06-27 15:16:16
文章导读
2023年6月30日至10月8日,一场规模空前、历时长久、文物展品与艺术品丰富的甲骨文主题IP大展——“《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将在北京798CUBE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逾十余件国家图书馆珍藏的重量级甲片文物,87件/组当代大师的艺术作品,超过2200平米展厅,3个主题单元、1个特别单元,用艺术的语言,带你感受东方文明的神秘力量。

当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都湮没于历史的尘埃时,同为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的甲骨文却在一百二十年前破土重生,三千年不改其真形,与当今汉字跨越时空遥相呼应!

2023年6月30日至10月8日,一场规模空前、历时长久、文物展品与艺术品丰富的甲骨文主题IP大展——“《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将在北京798CUBE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逾十余件国家图书馆珍藏的重量级甲片文物,87件/组当代大师的艺术作品,超过2200平米展厅,3个主题单元、1个特别单元,用艺术的语言,带你感受东方文明的神秘力量。

策展人杨紫曾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及公共项目总监,及《艺术界》杂志编辑。2020年,他获选为首届“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学人,并担任画廊周北京评委。除杨紫外,还有陈惠立、储云、Curtis、Talwst、Santiago、Darren、Bader、高伟刚、何意达、胡向前、Judith、Albert、刘张铂泷、刘任、Nick、DOYLE、童义欣、佘海晴、王光旭、徐冰、谢燚、志韦、方璐和艾瑞、施金豆、关小、李姝睿、Jen、Shyu、李带菓、卜镝、李竞雄、王墒、王受之、冯晨、陆平原、辛未、杨迪、郑国谷、钟云舒等三十余位活跃在国际舞台的艺术家,使用当代中国的艺术语言、工作方法、独特视角,重估古文明于现世的价值,并试图促成广泛层面的讨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场稀缺的、横跨精神文明和艺术价值的饕餮盛宴。

展览试图通过当代艺术的语汇去印证这样的一个观点:中华文明从源远流长的起源开始并未中断。文字(甲骨文),以及诸多其他形式的远古文化证据,在当下文化中的回响和重现,恰好又回应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先验论式假设:艺术在不同的犹如容器般的形式框架内,能够焕发不同的新颜,却又持存着深邃而厚重的内里。

中华文字形、声、义三位一体,既有其形,又闻其声,可解其义。殷商高度发展的龟卜学导致了表形字的创造;作为唯一延续至今使用的古文明字符门类,汉字的长久性或许得益于中国思想里深刻烙印的占卜性:表形字不以人类内部流通的发音习惯规定其语言形制,却借由简缩化的、人与“天”皆可辨别的表形图像为基准。甲骨文(以象形、会意、形声为造字方法)占卜的程序被法国思想家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视为前现代的、“准科学”的理性公式,也被视为汉字创造和产生机制的基本运作方法。

展览试图从考察的视角为这套公式赋形。一方面,从甲骨文、上古祭器、墓坑结构等现有文献资料进行想象式的形式归纳;另一方面,展览试图展示隐含于该公式中的天(人类文明系统之外的物质界)与人间的沟通意向,以及这种意向如何作为一个图像学的样本,影响和连结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中对宇宙图像的重新认识——隐含在秩序中的非秩序性。

被广泛认同的汉学概念“关联性思维”(由法国汉学家葛兰言(Marcel Granet)提出)常常用于描述中华文明的基础特征和思维方式。如果将这一强调事物同时、共生、互动联系的思维方式引用到展览的“赋形公式”中,我们会发现,甲骨文作为通道,横贯宇宙与甲骨(微缩的宇宙景观)之间,并将两者视为完全同一的系统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作品,或许能够以相似的逻辑印证该“关联”的普遍的适应性,并为超越这种适应性预备了前提。

本次甲骨文展不仅是对甲骨文进行艺术的呈现,更包含了认知和思想上的解构与重组,相信在很久以后,这场关于甲骨文的讨论引发的共鸣之声仍会余音绕梁。不论你是艺术爱好者、学生、白领还是追求精神富足的城市中产,“‘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甲骨文展览”都是你无法错过的文化、精神与艺术盛宴。可通过798CUBE官方购票小程序购买门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以文字之形聆听现代之音,向外喷薄,向内求索,共赴一场上古文明与当代艺术的狂欢!

标签:甲骨文主题IP大展    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    策展人杨紫曾任    UCCA尤伦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