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尚中国网

关于威士顿耳机的那些事

编辑 COCO 内容来源: 风尚数码 2018-01-30 13:54:59
文章导读
热衷动铁耳塞的朋友一定知道动铁耳机四天王都是谁,也正是以“舒尔、威士顿、音特美、UE”这四家品牌为代表,让我们见识到同样产自娄氏或者声扬的动铁单元,不同的厂家打造,声音风格就大不相同。 而今说的这四分之一的经典动铁调音则来自Westone Audio,从始至终总保持着与众不同的风格而被人们所认知熟记——“白开水”似的均衡。

热衷动铁耳塞的朋友一定知道动铁耳机四天王都是谁,也正是以“、威士顿、音特美、UE”这四家品牌为代表,让我们见识到同样产自娄氏或者声扬的动铁单元,不同的厂家打造,声音风格就大不相同。尤其对于动铁耳塞这种换能方式,本就不比动圈式具有更多可调声音风格的变量(如:材质、尺寸、结构、腔体等等)供厂家发挥。而今说的这四分之一的经典动铁调音则来自Westone Audio,从始至终(大部分产品)总保持着与众不同的风格而被人们所认知熟记——“白开水”似的均衡。

我接触到威士顿的第一条塞子可能和很多老烧不一样,不是W4R,而是W60。我刚开始玩耳机的时候,第一代的W60卖的火热,当时并不像今天万元旗舰烂大街,所以作为旗舰猎人的我,还是攒钱在已经买了两副SE846的情况下,又购置了一条W60。然后上手开声第一耳朵,只能说平淡无奇,根本就不抓耳,也毫无特色,甚至还有点闷闷的。直到我把线材折腾一圈,听刺激风格太多,换换口味听了一阵W60,反而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什么叫耐听。

其实我刚玩不久的时候跟很多初烧一样,也喜欢干冷硬薄刺的所谓犀利风格、素质风格等等,一度我还觉得CK100PRO是最好听的耳塞。可笑的是现在让我用它听半首歌我都撑不住,这也就是为啥有好多人觉得某些客观方面就已经很扯淡的东西好听,而我也不想争辩的原因。因为玩的东西多了,你自己就会觉得过往言论总是幼稚的,当然跟老烧相比我依然幼稚。

说回正题,W60给我感受就是真的平淡无奇,但是你会不知不觉得戴着它听很久,起码久过其他风格特色较为明显的耳塞,可以让你的注意力真正停留在音乐上而不是器材上。尤其在给W60换上Whiplash TWAU的线材之后,分离度提升就更让均衡显得尤为特别,那是一种你想找什么乐器都可以找得到,乐曲中该呈现的每个要素都无疏漏,而相互之间又极其友好的一种和谐状态。并没有突出谁,而是尊重歌曲本来的轻重缓急,不加修饰淡然回放出来。

自那以后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了解搜士顿的前世今生。之所以说威士顿算得上是舒尔的宿敌,其实是因为这四个做动铁的美国牌子,能把产品线出到两三条,更新换代两三次的也就只有这两家了,毕竟隔壁音特美二十年才换一代嘛。而与舒尔的话筒发家,耳塞最初作为无线电舞台监听系统的配件定位不同,威士顿的老本行就是做耳朵生意的,最是不缺故事。

关于新版UM PRO 30/20/10中UM PRO 30的分享

这次的更新换代,最直观的肯定就是做工部分了,上手你能感受到材料硬度的提升以及可视范围内的透明度以及细微部分的处理是比较用心的。举个例子,导管口的固定模块开模做了批量化的生产,也许是为了标准作业还是如何。并且印有型号的数字在上,一眼看过去除了能获得型号的直观知晓,更多则是一种批量系统化的品质象征。你随便找个动铁塞子看看可能发现里面飞线乱七八糟确实不太美观,就更别提品控了。

另外细节的部分依然可以凸显品牌历史的积淀,mmcx的通病就是接触不良,威士顿的腔体母座外凸加线材公头内陷并包裹一圈胶皮增加阻尼的办法确实是业界公认的效果不错,这次也是使用在了新系列当中。而对待这个问题,舒尔选择的是增加金属垫圈,选择了卡扣特殊化的,所以这三家相对接触不良的几率会有所缓解,可能这个细节没啥了不起,但却是一代代产品换下来积淀所得。

接下来说说声音方面的表现,低频由于使用三个单元的配置,所以可供施展空间很大,主观表现比较有血有肉,下潜可以达到动铁耳机不错的水准,量感适中,整体低频弹性是不错的,余震也有良好的呈现。中上盘相比同系列的10和20两款而言,更为全面且相对于二者之间取了良好的中间值,这使得30的中上盘显得亮而不刺,通透舒适。对于乐器细节的解析,大编制下不显局促,乐器间的主观分离度井然有序,互相之间不存在拖泥带水,粘黏不清。男声部分的厚度比较优秀,密度较好,情感表达比较正常,不存在动铁常出现的干涩问题。女声部分发挥与男声不相上下,水平相当并不偏科。而人声的位置并没有过于突出,整体和乐器保持友好距离,不抢镜也不遮盖。

三个单元的耳塞通常走均衡的调音路线,UM PRO 30也不例外,并没有非主流的走什么扎心或者轰头路线,符合中规中矩的大厂定位。作为一款动铁耳塞,30有将这种特殊换能原理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快速响应的瞬态变化,中高频清晰呈现,分离解析锐度与结象都是符合一款优秀动铁耳塞所常见的特点。而针对动铁的缺陷部分,动态自然没法改变,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是受限于耳塞的小型腔体也不为过。而除此之外的干冷几乎不存在,但由于这是一款定位音乐监听的耳塞,多少还是存在着监听风格的影子,所以自然水润丝滑是达不到了。

总结一下,30相比同系列的20和10,更像是资金充裕的发烧友一步到位的选择,适应的风格也更为全面。流行、摇滚、大编制等等都可以听个七七八八。但未必全面就一定好,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主要聆听范围去选择适应的耳塞。就像你平时上课不听讲不知道自己短板在哪,最后复习课一节干货下来你可能完全记不住任何一个知识点一样。你能听到的东西越多,可能离你想要听到的东西就越远,这是我玩过一圈下来的狗屁哲学。顺便一提,UM PRO 30拥有124db的灵敏度和56欧的阻抗,建议如果直推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可以上个播放器,售价3199,三单元三分频算得上合情合理,可以按需购买。

介绍篇:

从1959年开始做助听器,后因创造WALKMAN,为迎合市场1985年威士顿利用助听器的制造经验为WALKMAN的配塞制作半膜,这使得威士顿由医用领域向音频行业迈出了第一步。1990威士顿将平衡电枢也就是动铁单元放进腔体作为音乐监听耳塞,95、96年和Jerry Harvey合作创立Ultimate Ears以及合作出品经典UE5定制耳机,97、99和舒尔合作开发E1和E5这两款被我奉为神物的产品。而后进入21世纪,从02年开始,威士顿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生产线,利用之前的合作经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经营。这段历史的简介来自官网(非装逼科普,纯搬运分享),而当中涉及三个品牌的死忠粉也对此存有争议,诸如:“到底是谁第一个创造了动铁定制耳塞、舒尔和威士顿到底谁抄了谁,威士顿到底坑没坑Jerry Harvey”等等问题,而在我看来不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罢了。

威士顿的耳塞产品线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系列,首先老本行出道的定制耳机ES系列,当年老烧口中“321”的神器就包含威士顿的定制耳机ES3,传说中的人声塞皇。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ES系列是威士顿特有的软膜,保存到现在就算完好无损也都是跟ES80一样自由私膜所以听不到,可能只能让它活在传说里了(当然也是期待真大神秀出ES3让大家开开眼)。不过坊间传闻最接近ES3的UM3XRC我倒是买过一条,下期收藏篇会拿出来说说。其次则是“专业PRO”的公膜舞台监听UM系列,这个应该从02年开始到现在更新了四五代,包括最近新出的NEW UM PRO 10/20/30/50在内,也都在每期末尾一并说了。

再者则是民用非定制的W系列,坊间也有传闻这个系列是国内代工的,也就是所谓东莞产的MADE IN Italy。不过在我看来其实谁做的并不重要,反而国产的质量还比美国大妈的更为靠谱,我说的国产是洋大人下订单国内代工哈,不包括自产自销的部分作坊品牌,毕竟有些从单元匹配到报废率的要求都比较放宽。最后这个系列则是去年还是前年新兴起的AM系列,实在在我看来就是UM系列给做成半开放的外壳,稍微调整了声音风格而已,不过确实挺有特色,算是不错的尝试吧,当然也算是威士顿里为数不多剑走偏锋的调音风格系列。

以上所有的威士顿旗下系列产品,贯穿始终的特色都围绕“佩戴舒适,用途明确,风格自主”为核心。如果你上手玩过几条威士顿的耳塞,你就会发现这确实是佩戴最好的非定制塞子,包括我最喜欢的舒尔全系,一样没摆脱线皮特硬外加铁丝耳挂的渣佩戴,最头疼的还是翡翠绿的线材。从C套的广为附送到每条耳塞配有大大小小极多尺寸的硅胶套和海绵套,再到麻花线和不带铁丝的热塑成型耳挂,越是细节越要做好。就像同样配置的国产车,就算再怎么标榜德国技术,坐进去总是有大大小小的细节瑕疵不够完美一样。配置能学,娄氏开门做生意,谁都能买单元,但能把耳塞做出来不只是听个响而是愉快的听的住就是另一回事了。

每次写这种品牌故事贴总有人喷我百度摘抄装大神的,从头到尾看完没收获的,对于这部分人,我只想送你们一句话,你说得对,但我就是不改!本着打是亲骂是爱的原则,这篇本来想水水介绍就完了,现在觉得还是得加点有用的东西,关于以上几个系列如何选择:

首先,ES系列这个不用说了,定制的东西你能买肯定就是威士顿的铁粉了,起码不会像我玩个三分钟热度就腻,毕竟定制出二手可是往死里亏。对于ES系列感兴趣的朋友,我的建议是多去大型展会,一般思维参展的展会都会带着公模去,确认你的喜好之后还可以当场免费取耳印。当然你爱之深直接盲狙也没问题,反正工期也不会很长,但我得提醒你软膜不适合油耳,基本你用不了一两年就变得很丑甚至报废了,再就是虽然耳道出音口渐变色是威士顿的强项,但一定不要用透明做软膜出音部分,一定会氧化发黄如耳屎一样恶心的。

再来是UM系列,新品每期末尾都有详细说明,实际就是相对W系列“听感流”的对立面,系列调音以所谓“素质流”为主,整体瞬态灵敏,节奏紧致不拖沓,音染低,还原高。而W系列则是凭借听感为重的系列调音,整体更适合用于HIFI范畴的聆听,素质和单元个数成正比,从低到高的三频能量分布是符合单元使用规律的,所以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搜索了解某款型号的几个单元分别是高中低频几个组成,倒推就能得知风格如何了。当然W系列普遍购买多的则是W40/50/60以及最新的W80,而这四条我更喜欢W60的均衡是最为代表威士顿调音,具体上期也说过了。

W40和50多数人买了都会觉得坑,实际上我也不太喜欢这两个塞子,明显的声音偏向和闷的处理是减分项,但是在其价位以及单元个数的信息量保证之下,买倒是也行,但我就不推荐这俩了,真心不如加钱一步到位。至于W80,我上手第一感受觉得这不是W系列以往的风格,很通透,低频比较饱满,算得上动铁里优秀的几个,素质自然也没得说,可是就让我找不到W60的感动,而且那个价格我是觉得不太合理的,如果正价卖个六七千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所以W系列我最推荐的还是60,二手也就3000不到,完全是不错的选择。至于裂壳的问题,螺丝不要拧太紧就好,而且思维两年质保只换不修也确实是威士顿在国内的核心竞争点之一,毕竟我846坏一边单元大昌收2900是真的坑。

最后AM系列是基于UM外观作出了开壳调整,这里的三条我建议有兴趣可以买个30试试就可以了,其他两个就不推荐了,当时618我买了一条AM PRO 10,上手可以说毫无惊喜,反倒是后来听了朋友的30觉得不错。不过至于是不是如大家说的女毒,我倒真没感受出来,纯粹觉得这种开放式的声场体验下低频仍然能保持不散,整体密度也有,挺不错的。好了,这篇不能算我百度搬运大神了吧,下篇说说几个威士顿的老东西W4R/UM3XRC/UM1初版,不要期待,一定会跳票的,2020年见!

篇末彩蛋:关于新版UM PRO 30/20/10中UM PRO 20的分享

相比UM PRO 10的清淡去低音化监听风格,UM PRO 20就肉感十足很多,增加了一个单元后,低频明显改观很多,量的存在感有提升,但也属于正常水平,不算刻意突出,下潜水平较为普通。发生明显变化的还有中低频部分,主要体现在一些乐器的中下盘能量感相比10有提升,并且男声的厚度也有所改善,甚至说男声也可以算作优秀的点来拿出来讲。

与此同时10的监听素质并没有下线,高灵敏度快速反应的动铁单元可以将中高频段的乐器有较好的呈现,但亮度明显不如10刺激。这个变化其实也像正常发烧友的听音观的变化,一开始玩喜欢刺激的,慢慢觉得有些扎耳朵就想玩玩厚度,再往后追求暖糊慵懒,然后再来个素质全能去追求旗舰,最后归于平淡选择均衡白开水。而这个20的定位就是从刺激单薄到羽翼渐渐丰满的过程品。

UM PRO 20我建议可以用它听各种流行乐,不拘泥于10的小编制乐器,更多可以用来聆听人声丰富的歌曲,而且这次的男声表现尤为出色,厚度密度俱佳,相对来说有超过女声的意思。鼓点清晰之后,摇滚乐或者一些欧美流行都变得比较顺耳,这部分的乐曲也是建议聆听的。但问题依然还是可闻的,如整体不够温润,动铁的味道还是明显,有些发干,饱满度和润泽度均有欠缺,而且声场相对10来说有稍显局促的意思,大编制没有锋芒毕露而是在锐度解析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以上挑刺之后总结一下,我建议购买UM PRO 20的烧友是爱好聆听欧美流行或者摇滚的朋友,或者对低音要求不高,又不喜欢刺激扎耳的朋友,喜欢男声的朋友也不要错过。同样搭配方便,119db的灵敏度以及27欧的阻抗可以应对各种前端,售价则是2199元。

老物篇: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谈谈情怀,聊聊威士顿早就停产的一些小玩意,也是给在当下动不动就售价上万的音频市场多一个选择。因为有时候素质高并不一定代表艺术造诣高,尽管科技在发展,但调音却在退步,所以谈起性价比,有时候在产的真不一定比的过停产,往后我也会抽空说说我这一麻袋老塞,也算是给真正的玩家安利一条有趣的新路吧~

威士顿的老塞说起来,最有名的除了那个定制人声塞皇ES3之外肯定就是W4R了,这款塞子发售大概是在12年底左右,同期的竞品则是UE900以及舒尔SE535,W4R选择把售价定在2880元,介于SE535和UE900之间,直到现在我们来看这三条耳塞恐怕最保值的也就是W4R,箱说全的一套W4R目前市场价好成色仍可挂到1500左右,而SE535当年定在3880的红色LTD版本也就1300左右的样子,更不必提被强行定价299元的UE900了。

我一直也在说新品等半年,不论吹的再天花乱坠,过了风头看看二手报价就知道溢价和文案增值税有多少了,W4R之所以能稳坐二手1500的位置,多数原因是我觉得这条塞子确实声音很不错,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先前买过一条,不过大概有一两年了,仅凭记忆简单描述一下。四单元三分频高中低低的结构,按理说这种结构看单元分配就能感受到低频的强化,不过威士顿依然还是将W4R调出自家的均衡清淡的风格。

给我第一印象完全没发现这是四个单元的塞子,除了保留四个单元的素质解析,无论是衔接的流畅度还是声音的整体性以及三频的能量分布,完全让人感觉不出多单元以及动铁耳塞常见的各类问题,尤其声场的完整性刻画的比较不错,无染也不刺耳,把动铁单元的优劣拿捏的恰到好处。但是对于想用手机听个响的朋友来说可能就得体会一把威士顿的闷了,建议搭配一个输出强劲的前端,整个打开之后的声音基本放在现在也是可以退烧的神器。

如果说W4R算是把均衡清淡玩到极致的威士顿老塞,那接下来这条在我看来则是最不像威士顿的老塞了——UM3XRC。作为威士顿另一条专业产线的UM系列,我是觉得这条塞子在整个系列或者整个品牌旗下都算个意外,因为这条耳塞的男声部分非常迷人,凸出的同时在感情渲染上也加了一把浓墨重彩,如果让我盲听我是完全不会认为这是威士顿的风格。

三单元三分频由一组复合中低和独立高频构成,整体效果按理说应该是贼鸡儿均衡的ABC分布,然而我收货第一反应是觉得这塞子才是W系列吧,为什么W4R跟这个一比显得“专业”很多,这个被立意为舞台返听的系列却是这么一个适合流行的调音。

优势首先就是人声部分的突出和密度厚度,我觉得对张学友这类港台男毒有爱好的朋友无论如何应该是备一条的,女声听得多的则不建议,除了老阿姨风格依然迷人之外,少女可能直接听成少妇,这种音染使得感情传递非常到位,但缺点则是整体不如W4R那么均衡,甚至低频部分的量感比W4R还要多,不过特色确实是做到了,尤其在威士顿旗下与众不同的风格。顺便这条塞子发售2250元,目前二手好成色箱说全大概1000元,特别版的只是换了壳子的颜色,收货注意看一下接缝有无裂痕,其他无需多言,威士顿少有的特色塞。

最后一条算是重头戏了,初版的UM1。威士顿起家是做助听器的,而接触耳机实际最早也是跟JH本人合作提供外壳制造部分的IEM,后期大家分道扬镳,其实跟舒尔也有合作,包括威士顿到现在也声称世界上第一条单动铁E1以及双单元E5都是靠威士顿的协助,舒尔才得以制作完成,当然是不是只提供了外壳就没做交代。

本着我是舒尔核粉的心态,我相信坊间的这路传言,即表示威士顿最初作为外壳制作者跟各路音频厂商合作,然后做外壳的同时学习了声音的方案,并且用于自己独立产线成为品牌,但在与其他厂商合作并没有完全照办声音思路,这就跟国产某些除了抄袭啥也不会的厂商相去甚远了,而佐证这个说法的则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这条耳塞UM1。按照时间轴的发展,舒尔E1发售于1997年,而威士顿UM1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尽管中间隔了5年,但是二者的外壳设计如图,除了颜色其他基本没变化,就连3.5mm的注塑插头都如出一辙。尽管外壳神似,但声音风格却天壤之别。这次就说说风格更为接近的E1C和UM1两种非监听向耳塞的对比给大家尝尝鲜吧,舒尔鼻祖E1作为专业系列,则放在后面的舒尔连载,当然这个坑什么时候填就……

舒尔E1C和威士顿UM1同样作为两家的第一梯队,不同点则在于UM1之前威士顿主要从事定制产品,UM1则是第一款非定制产品,且威士顿是把UM系列定位于专业用途而用W系列做民用。这点舒尔则不同,E1和E1C应该是同时于1997年发售的,然E1是专业版,E1C则是民用级产品。至于E1,除了我这条粉的之外,还有灰色和米色的外壳版本,甚至还有人说是王菲出道时的配塞,种种传说反正也是众说纷纭,总之其他两种我是没能力收集到了,有生之年要是能听到一次也算圆梦。而E1C则容易的多,虽然存世原线原插的货色不多,但还是可以收到。其实论稀有程度,UM1应该在E1C之上,虽然它是2002年发售的。

声音部分,E1C首先比UM1易于驱动,最直观的说,在机上获得同等响度的体验是能差出3格音量的。其次低频部分UM1的量很大,但是质感比较差,很散。而E1C则低频质感扎实,不过量并不多。人声的位置相差不算太多,E1C更靠前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人声的表现E1C更为凝聚真实,而UM1则是用一种包围式的渲染风格人声。举个例子,类似冲锋枪连续点射和霰弹枪一发散射的感觉。

中高部分,UM1暗淡不如E1C明亮,而且通透延伸很不好,人们常说的威士顿闷我在W60上面真没体会到,但是威士顿的鼻祖UM1,我可真是切身感受到什么叫闷,就是该亮的地方上不去,那种压制感确实很不舒服。但是你把这叫做暖糊耐听,似乎也没毛病,人畜无害的风格,毫无侵略性,像是老者在向你低声诉说,而不是年轻朝气喊给你听,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吧,起码耐听是真的做到了,你可以挑UM1的各种毛病,但是有一点,真的百听不厌。声场UM1稍窄,而分离度二者都是异常的迷,一单元我总觉得不该有这种分离度,任何乐器之间都保持着微小的友好距离,并没有什么东西黏在一起。

乍听之下这两个多年大厂的“开门弟子”风格截然不同,E1C偏中上而UM1则是偏中下甚至偏下,所以坊间“威士顿抄袭舒尔制作UM1”的传闻自然不攻自破,你可以说外观效仿,确实外观除了颜色其他完全相同,至于单元是否相同,我是没勇气拆开看了,不过声音风格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何谈抄袭?最后多说一句,E1C被很多人吹成神塞,我一开始是不信的,毕竟1997年的老东西,起码素质肯定就很糟糕。结果上手一听除了震撼,我无言以对。虽然素质确实一般,但是听感丝毫不差,尤其对于古典乐大编制的诠释,对小提琴音色的渲染,虽然不够锐但是很舒适。我只能说,得此宝物,夫复何求?(侦测到高毒反应)

篇末彩蛋:关于新版UM PRO 30/20/10中UM PRO 10的分享

作为UM PRO系列的入门款,为符合系列定位,即音乐家舞台非定制监听用途,所以在有限的成本预算内主要强调了“监听”的风格。提起“监听”风格很多人应该第一反应就是低频的特色,即低频量少。UM PRO 10用动铁单元,效果更是拔群,可以说低频是没什么量更不用说下潜了,《鼓诗》的鼓皮直接秒变木皮,放在这样一个入门价位走如此路线,毫无疑问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程度有别于一种油腻低音趴的妖艳贱货,当然跟烂大街的低频土嗨划清界限也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你是动次打次低音狂魔,那你可以放弃10转战20或30、50。

打个巴掌给个枣,放过这条塞子的低频,中高部分的明亮确实比较刺激,如果按年代的审美来说,我觉得这种刺激犀利的入门产品在眼下更有市场。UM系列更新换代至少我看到就五六代了,每一代的调音风格改变,都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例如不可换线版本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我记得不可换线除了初版还有两版外观一样的UM1)即有粉色的那一代,那条UM1就非常圆润,低频处理也极为饱满,虽然受限于单个单元,但并未觉得低频存在感不强,人声密度尤为迷人,凹凸恰到好处,实属这几代当中我认为最佳的一版,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淘换一下,非常适合追求性价比的初烧。

不跑题继续说新版UM PRO 10,整体偏向中上盘的坏处前面说了,相对的优势就在于,撇去纷乱的低频,背景漆黑中更容易凸显弦乐、钢琴以及铜管乐这类稍显金属质感的乐器,或者说需要明亮刺激来更好引起他人注意的乐器群。我认为UM PRO 10非常适合听小编制的纯音乐,人声部分相对男声厚度不足,更建议聆听女声,较为贴耳,当然了齿音也是存在的。声场和空气感比较不错,整体通透不闷,明亮水灵的高频自然是优势或者说特色了。

搭配方面,114db的灵敏度19欧的阻抗不太需要刻意去配置什么前端,普通手机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高灵敏度的耳塞必须要求输出端无底噪干扰杂音等,以及音源录音不要太多杂质,否则将会充分被展现出来,造成瑕疵感。总结一下这款耳塞适合不喜欢低频、懒得搭配播放器、爱听小编制乐器以及清纯少女系的烧友,不适合追求动次打次喜欢听男声和摇滚类的烧友,请各位看官对号入座,按需购买。

2018年01月29日 于上海

标签:威士顿    舒尔    音特美    UE    动铁耳机    Westone Audi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