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家画报》将变身中国版《InStyle》
现代传播集团旗下女性时尚及生活方式周刊《优家画报》将与时代华纳集团旗下《InStyle》进行版权合作,变身为中国版《InStyle优家画报》。
美国时代华纳集团已与中国现代传播集团正式签署协议,现代传播旗下女性时尚及生活方式周刊《优家画报》将变身为中国版《InStyle优家画报》,首期杂志将于5月13日上市,同时其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将将同步升级为相应的全媒体平台。
新的刊物将会是《InStyle》全球的第18个版本,同时也是全球的首个周刊版本。现代传播集团执行董事暨上海地区总经理、《优家画报》及iLady365出版人杨莹(Amy Young)表示:以目前的中国速度,读者更倾向于阅读有品质、有时效性的周刊;而《优家画报》自2008年创立至今,其发行量一直高居于中国女性时尚期刊前列。
“在过往的几年中,美国时代华纳集团一直在与我们保持密切积极的沟通,希望促成彼此的合作,”她告诉BoF与该集团合作的原因和契机:“《InStyle》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时尚期刊,其办刊理念‘Inspiration、Translation和Action’(明星灵感、转变为读者风格、购买行动)与《优家画报》在很多理念上非常接近,我们都是亲民而实用的,我们从明星、名人的一线潮流趋势找到灵感;然后将其转变为读者自己的风格风潮;最后我们为读者提供最全面的购物信息,包括每个单品的售价、地址、网站以及直接在线链接到品牌的官方购物平台。 ”
“在全球化潮流的趋势中,《InStyle》作为全球潮流风向标的品牌结合《优家画报》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庞大而忠实的读者用户资源,以及成熟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两者合作绝对是一个强强联手的双赢形态,”她表示。
此前,2008年南华早报集团曾以《InStyle型时代》的刊号将刊物引入中国,后于2010年停刊。眼下,俨然全球环境下的纸媒面临广告主预算紧缩,转投数码媒体的挑战。此前,出于时代华纳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战略调整,英国版《InStyle》在整体转为线上杂志,其预计2017年在英国数字平台的目标增长为200%。近日亦有市场消息表示:时代华纳集团正面临内部经营架构调整或将细化业务类别后将旗下刊物进行分类出售。
升级改版前《优家画报》近期封面
根据现代传播集团最新的财报显示:平面杂志市场整体上承袭过去数年的下行走势。2016年,集团书刊杂志组合贡献广告收益约为人民币4.04亿元,与前一年相比下滑了10.3%。作为旗下旗舰杂志的《优家画报》收益亦受到杂志市场宏观经济环境下行趋势的影响。
但根据北京开元策略信息谘询有限公司公布的市场调查,以发行量计,该杂志在中国所有女性时尚生活杂志中排行第二,《优家画报》目前的发行量为190万册,于中国55个城市发行。同时,其读者俱乐部“优家荟”的市场推广活动及会员收费为该集团带来了额外收入。同时,其移动端应用程序“iLady365”累积用户已超过540万人,较去年增加18.9%,全年营收达2370万元,较2015年高出50.2%。
“我们与《InStyle》的合作并不只是纸媒的合作,我们将在中国推出MATRIX的全新多维立体媒体形态,”杨莹表示:其中,M即杂志(Magazine)、A即应用程序(App)、T即技术(Technology)、R即重生(Regeneration)、I即影响力达人(Influencer)、X即未知的概念。“在团队上,我们也根据以上的定位进行了全新的重组,操作方式既保持原有平台概念运作,又结合了美国的运营理念,”她说道。
该刊物主编Jerri Ng表示:InStyle将为改版后的《优家画报》带来丰富的国际资源,其 17 个国际版本的资源都能进行共享。同时,她表示:“我们是全球唯一一本《InStyle》周刊,也是唯一一本有互动性的刊物,理念也好、结构也好,都跟之前不一样。我们会反映中国的口味,投射出中国的变化。不论是周刊的速度还是科技感和互动性,都是对时代、对中国当下的一个反映。其中有将近85%的内容是本地内容,可以很好地做到既有国际视野,又很接地气。”
根据Ng透露:改版后整体上与母刊会有相似之处,但形式却完全不同。“我们更像是一本Paperzine,既有报纸的速度,也有月刊的质感,还通过科技带来了互动性的功能。50%至60%的栏目会配有二维码,可以进行扫码购买,或是登陆应用程序进行阅读延展性内容,还将结合其明星和网络红人资源,通过更多渠道来进行展示。
杨莹告诉BoF:广告客户对于该刊物此次升级给予了极高的认可。“在今年推出《InStyle优家画报》正是他们所期待的媒体形态,我们的定位也正符合当下的风潮和需求,“她说道:“我们预计今年的盈利状况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创刊号的广告订单已经突破过去两年的记录,在未来几年更是非常乐观的预期。我们的合作更是多维立体媒体平台的呈现。《优家画报》本身的影响力、庞大的读者基础和销售渠道加上《InStyle》的全球品牌效应,这个结合势必是成功的。”
实习编辑Selina Liu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