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ofo在深圳召开了新车落地启动仪式,透露其新一代单车产品ofo Curve即日起率先在深圳落地运营。与此前的“小黄车”相比,ofo Curve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终于装上了车筐,以及配备了新一代的智能锁,开锁密码在每次骑行结束后将产生变化。
这也是继“上海男童骑ofo被撞身亡”事件后ofo首次实际行动的回应,但是否如媒体所言,ofo就能整装待发,重新上路了?
其实不然,Ofo自2016年11月17日,开启城市服务后,在社会上饱受诟病。在此之前,ofo只是生活在大学这坐“象牙塔”里的小黄车,但是走出校园后,这种“校园模式”明显“水土不服”。
公众场所的更加多样复杂,不具备内置定位系统的单车让需要使用的用户寻找起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使用人群的多样化也使得单车变得更加难管理,网上常常出现的一些 ofo 单车零部件被拆卸偷窃、以及“羊毛党”们的密码共享群让共享单车瞬间化身为“免费共享单车”。
这些问题的发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单车在使用前的开锁和使用后的上锁操作非常依靠用户的“自觉性”,因为一开始 ofo 就是假定用车的上一个用户是在停车的地方附近结束骑行的,以此来估算车辆停放的位置以及确定用户的使用时间;而在路程完成之后,同样是依靠用户“自觉”将单车锁复位来保证下一个用户需要获得密码才能开始使用。这中间如果有“不自觉”的用户,或者有用户忘记关锁、拨乱密码,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二是单车不具备自带的定位功能。这种方式在当单车还局限在校园中是缺陷并不明显,但是当使用范围延伸到校园之外时,差别就马上显现出来了。模糊的定位不仅加大了用户寻找单车的难度,而且车辆丢失的风险也变得更大,更严重的是单车丢了之后,管理和运营团队很有可能还无法察觉。因此,当 ofo 走出校园,原本为了减少运营和管理难度而设计的模式,却反过来加大了运营和管理的难度。
四千辆车堆积如山的ofo待修理
而这些“骨子里”存在的问题,是ofo从步入城市后,一直累积至今的,如今想要靠在深圳投放屈指可数的几辆ofo Curve重新出发,恐积重难返。
Ofo声称 截至2017年3月中旬,已经连接了250万辆共享单车。如果这种声明属实,也就是那些装着机械锁、没有GPS的ofo已经在各地投放了250万辆。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ofo才刚刚开始加入智能锁、gps定位,要想重新出发,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