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机芯制作难、维修更难
到底什么尺寸才是超薄机芯的标准?目前并没有一个制式的规格。笔者自定义了一个标准,相信这是比较合理而且是各品牌可以接受的数字:手动上炼机芯为2mm以内,自动上炼机芯在3mm之内, 而石英机芯则在1mm之内。机芯要做得纤细, 从整枚机芯的设计开始就需全盘考虑,如发条盒及发条的宽度, 一直到齿轮、擒纵结构, 再到上炼系统, 还有与面盘、指针的配合等。既然是薄型机芯,当然表壳也是属于超薄型设计, 所需考虑的层面极为广泛, 也就是说它的制作难度很高,并非一般表厂可以轻易完成。
伯爵Altiplano系列超薄腕表搭载1208P超薄自动上炼机芯
超薄机芯制作艰难,相对在维修的技术上也比一般规格机芯更高深,尤其是在组装及调校的技巧上。超薄机芯虽然具有高超的工艺技术,不过笔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超薄机芯的制作其实是自找麻烦。请问以一枚手上炼机芯为例,2mm及2.5mm薄型机芯装入表壳后佩戴在手腕上可以感觉它的不同吗?薄型机芯的精密度极高,稍有撞击可能会伤及轮系,因为它的齿轮较细薄,齿轮轴心也比较短,禁不起较大的碰撞,因此故障率自然偏高。超薄机芯一定要搭配薄型表壳,否则就毫无意义,太薄的表壳设计就必须牺牲防水的性能,甚至连龙芯直径也要缩小,每天的上炼动作可能也会减损其耐用性,这些都是超薄机芯的致命伤。因此既要超薄,就须放弃耐用的优点,两者很难取舍。就长远的角度来看,薄型机芯保修不易,耐操性不足,可能影响机件的运作或失去准确度。正常厚度的机芯则较无此问题,如何抉择只有靠使用者的智能了。
六零年代PIAGET 12P为全球第一只量产而且是最薄的微型自动盘机芯,厚度仅2.35mm,这项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PIAGET复刻12P机芯
2010年的SIHH表展,PIAGET复刻了12P机芯,VC则推出搭载1003机芯的超薄表款,这两枚机芯在当年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12P在1960年推出,以五零年代的自动表厚度大都在5-6mm来看,厚仅2.35mm的12P确实有其特色。第一代的12P采用螺丝摆轮,振动频率为19800次,第二代则采用环形摆轮,震频为21600次。12P以双向上炼的四分之一微型自动盘为上炼机制,为了快速及顺畅达到上炼效能,自动盘以比重较大的24K金为材质,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在六零年代很罕见以纯金为自动盘的材质,即使PP也只有18K金,超薄、高贵与尊荣让PIAGET相当风光。不过12P的设计也有其缺点,它的自动盘轴承采用轴心式而非加装小钢珠的滚珠轴承(Ball Bearings),纯金的自动盘让轴心无法承受,渐渐有了磨损,而过重的小自动盘则会有晃动的现象,这大概是唯一的缺失。另外,只有时、分针显示,少了秒针,无法目睹指针的运行及时间的流逝,这是大部份消费者所在意的设计, 但为了超薄必须舍弃某些性能。
伯爵1208P超薄自动上炼机芯
今年复刻的1208P机芯厚度依然为2.35mm,但已改善了早期的缺憾,采用滚珠轴承和22K金自动盘。不过机芯的微调机制则只采用了最普通的快慢针设计,以PIAGET这种大品牌,令人有些失望,最起码也要搭配螺纹微调系统。1 9 7 7 年PP推出Ca l . 2 4 0 , 厚度2 . 4mm。这枚同样采用微型自动盘的超薄自动表一直沿用至今, 仍是PP最主力的薄型机种。不但用在两根指针表款, 也搭载了万年历机制。超过三十年的淬炼, 表现称职。2 4 0 虽为单向上炼设计,但2 2K自动盘的重量与上炼机制搭配得宜, 上炼效能极佳, 是相当优质的薄型自动机芯。
Cal. 240为目前PP的主力自动机芯,厚度为 2.4mm,虽为单向上炼,但上炼效能良好。
1996年,Chopard 1.96的问世将四分之一微型自动盘机芯推向制表的高峰。这枚全新开发的机芯厚度为3 . 3mm, 超过笔者认定的3mm超薄机芯的厚度,但却有其他超薄机芯所没有的双层游丝,极少有的微型自动盘双向上炼性能及鹅颈式微调系统。1.96还具有天文台及日内瓦印记双认证,是一枚非常优质的机芯。只是大部份消费者将Chopard定位在时尚品牌,印象中仅有Happy Diamond,品牌也未全力营销,让Chopard L.U.C拥有日内瓦印记的表款在拍卖会中的成交价低得可怜,品牌价值大打折扣,非常可惜。
AP的全球首只自动陀飞轮机芯Cal.2870厚度3.3mm,为了让手表同样纤薄,表背即为基板,可见外露的红宝石,非常特别。
另外,在采用大自动盘的超薄自动表机芯中,JLC的920被公认设计最为精良。这只由PP、AP及VC三大品牌使用的自动机芯除了超薄,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悬吊式发条盒,将发条盒挂在上层夹板上,比起一般机芯以上下轴心固定在基板,较不会造成发条轴心的磨损。同时,其自动上炼机制也很独特,自动转盘以圆条形金属固定半圆形自动盘,自动盘的侧边以21K金为材质,可增强上炼效能;在自动盘下方则有四颗竖起的圆形红宝石支撑,让转动时更为顺畅,这项绝佳的设计深获好评。薄型自动机芯固然很薄,可以挑战制表技术,但是有特色的薄型机芯则有画龙点睛之效果。在超薄的先天不良限制下,若注入新的设计与创意,依然深获玩家的喜爱,
PIAGET的25P机芯由Lemania生产,加上自动盘的厚度共为 2.08mm,是全球真正最薄的自动机芯,但并不耐用,早已被取代。
手上炼超薄机芯首推AP 2003及VC 1003
手上炼超薄机芯首推AP的2003及VC的1003,这两枚机芯结构完全相同,于1946年由AP首用。这也是至目前为止尚在使用中的最薄手动上炼型机种。今年的日内瓦表展,VC复刻版手上炼表即搭载1003机芯,振频18000次,经不同温度五方位调校,具有日内瓦印记。这枚机芯素质非常高,不过维修难度较高。虽然只是快慢针微调,但配用螺丝平衡摆轮,等级很高,是值得收藏的机芯。只要装置这枚机芯的表款肯定价格不低,因为都是一只好表。其实不论AP的2003或VC的1003机芯,早期都由JLC所设计生产,JLC原本就是机芯的制造厂,经常为大品牌提供优质的机芯。在1994年JLC才为自己改良了一个编号为849的机芯,厚度为1.85mm,19石,振频为21600,厚度增加,耐用性提高,符合耐操、价廉及维修较易的要求,见于现今的JLC及IWC薄型手上炼表款,评价不错。
PIAGET 25P机芯配用了十余组滚珠承轴,堪称最特别与疯狂的设计。
F r e d e r i c P i g u e t 机芯厂也推出了F P 2 1 机芯, 它的厚度仅有1 . 7 5mm, 振频2 1 6 0 0 , 1 8石, 属于高档次机芯。到目前为止都还配用在少数的两针表款, 另外像B l a n c p a i n 、还有C o r um早期的手上炼金币表也都曾使用。Lemania极超薄机芯 Cal.1210、Cal. 2010虽然超薄机芯最早出现于一百多年前的怀表,而腕表的超薄机芯除了上述的几款之外,八零年代Lemania曾生产过「极超薄」机芯,机号分别是手动上炼款的Cal.1210,厚度为1.2mm,以及自动上炼的Cal. 2010,厚度是2.08mm,这两个数字至今尚无其他品牌能突破。这项极超薄的纪录表面上极为荣耀,事实上故障频传,而且维修不易,最终只能走入钟表历史,相信有许多表友未听闻这两枚机芯。
PIAGET 25P的发条盒靠三组滚珠轴承以轨道来支撑,这种天才的设计在钟表史上从未见过。
笔者大约十年前就购入一枚自动上炼机种(仅有机芯),将自动上炼机制拆下则为手上炼机型。这枚机芯真是一项疯狂的研发,对昔日的制表师套句现在的说法,「真是连性命都不顾」。只要稍加检视,就可发现机芯的设计并不牢靠,设计的逻辑有些脱离现实。只为轻薄,并未考虑到实用。因此,这个纪录到目前为止也无其他厂牌有兴趣与它竞争。太薄的机芯故障率偏高,毫无意义, 为了品牌的形象, 耐用与精准才是王道。
江诗丹顿Historique Ultra-Fine 1955 超薄表表搭载1003手上炼超薄机芯
五零年至六零年代,PIAGET相继推出9P及12P超薄手上炼及自动机芯,可想而知PIAGET对薄型表情有独钟,因此在八零年代采用Lemania所生产的薄型机芯。Cal.1210在PIAGET的编号为20P,Cal.2010编号为25P。PIAGET真是厉害,还将如此纤薄的20P机芯镂刻成镂雕机芯,确实可列入收藏。P IAGET使用一段时间后因评价不佳即停用, 在1 9 9 8 年以后由自制的薄型机芯取代, 正式迈入另一个搭载自家机芯的时代。就以PIAGET 20P为例,为了让机芯更薄,除摆轮以横跨式夹板设计外,只用了单层基板,无一般机芯的表桥,所以只有7颗红宝石(包括在摆轮部份的5颗及马仔的2颗),但却用了13组的滚珠轴承,真是太特别了;发条盒悬空,竟然以三角形的三组滚珠轴承靠轨道来支撑,更是天才的设计。
平时若您有注意到机芯的发展,可以发觉近期大都以复杂的性能为导向,最多的性能超过30种,以模块层层相迭,所以多性能机芯通常都很厚重。有些以双面呈现,而积家的Reverso Triptyque更以三个面向显示其19种性能,瑞士人的研发技术令人惊艳。而在超薄的机芯部份,前述Lemania的Cal.1210及2010分别是创纪录最薄的手动上炼及自动上炼机芯,不过目前已停用。VC的1003及AP的2003是现在使用中最薄的手上炼机芯,而PIAGET的1208P则是最薄的自动机芯。
江诗丹顿1003手上炼超薄机芯
在陀飞轮的部份,最薄的机芯是AP在1986年推出的全球第一只自动上炼陀飞轮,它的厚度为3.3mm。笔者自诩有长期佩戴手表的经验,而且款式众多。哪一只手表耐操、精准,或是故障率偏高,大概比一般消费者有更多的了解。笔者建议太薄的手表平日不宜太常佩戴,可用来收藏、欣赏;常戴的表款可选择一般的厚度。当然机械表不适合佩戴打高尔夫球,否则撞击后游丝可能变形,影响精准。手表的结构极其精密,必须妥善保管、收藏,才能常常久久,代代相传。至少,在脱手时才能卖到好价格。[本文撰文及摄影:曾士昕;数据提供:伯爵表、江诗丹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