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JL可以追溯到我还在一家设计杂志做小编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那期关于中国时装的专题并没有邀请JL参与,不过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设计风格倒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芬芬和尼可可是一对从事不同职业的好朋友。大学时期就因为对设计有着共同的执着互相吸引成为了“平常交集不多,但是交流起来不会有距离”的朋友,本想一起联手做些什么的二人因为觉得时机未到,毕业后先各自经营自己的理想去了,直到08年的夏天,fenfen辞掉了原先的工作,酝酿了一批作品(就是“莲蓬”系列),约了Nicole,谈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两人一拍即合,诞生了“JL”。直到扩展了后面的几个系列,JL的诞生与成长都仿佛是没有句号般的一气呵成。
“说到品牌‘JL’,即是中文‘儿’(er),也是英文‘J’ 和‘L’, 还是日文‘ル’(ru),无论汉字还是字母都没有具体的含义”。fenfen和Nicole只是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不同语言的人都能大声读出来,更具传播性。而两个人心目中的fashion icon竟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以JL诞生的五个时装系列都和中国典故、诗词、绘画多多少少有些关系——莲蓬系列就出自童年夏日记忆,具有简朴自然又自得其乐的水墨写意情绪;山水盆系列借鉴国画颜料中的赭石、熟褐所塑造的细致山水气质,以面料质感和蜿蜒的款型打磨出山水的灵性和盆景的雅致。
fenfen 和Nicole打造的这个平台似乎要将她们心中中国古典文化的趣味和意境与未来的设想相结合,并借由时装这个媒介传递出去分享给大家。而在当时同样初出茅庐的我看来,JL传达的是身处浮华仍然坚守自我的态度。时隔一年后,我以一个同样在追寻设计理想的学生身份正式采访fenfen和Nicole,此时的JL虽然不是那种随手翻开一本时装杂志就可以见到的品牌,但是也已经是先锋设计展览的常客,而小芬芬和尼可可也俨然是黄金搭档不可分割。但是我却发现她们的初衷始终未改变,简单的对待理想,没有奢华的目标,也从不妄自菲薄,对她们来说:穿衣服仍然是一件单纯的事,仅仅为了遮羞、舒适和漂亮,然而做衣服的人,却让衣服这件事情,变得并不是那么简单。
JL 2010秋冬系列“山海经”
Q:据说你们在大学时期就是朋友,你们在合作之前都分别在做什么呢?
A:我(Fenfen)之前做品牌企划,艺术指导,广告创意,平面设计。Nicole之前做服装设计,跟单,买手。
Q:特别是fenfen,是什么契机使你决定转做服装设计并成立JL?
A:机缘巧合吧。那时候希望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可以和人产生互动,服装是很好的分享方式。恰巧又有Nicole这个有服装背景的朋友可以合作。
Q:JL的系列尤其概念的展示,比如我就特别喜欢“山水盆”这个系列的LOGO。这些方面常常被服装设计师忽略,你们都是怎么构思这些表现手法的呢?
A:可能这和我(fenfen)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历有关,我比较重视概念的整体视觉呈现。“山水盆”系列的LOGO是我邀请UNITAG DESIGN的刘欢设计的,刘欢是我很欣赏的平面设计师。对我们而言,是先有主题,所有的设计,包括服装设计,拍摄企划,整体视觉造型,平面设计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全面阐述。我们是想传递某种不易言说的气场,服装本身是沟通分享的手段。
Q:你们怎么理解“传统”?如何将融入到你们的设计中?
A:我们只是选取了传统中我们感兴趣的一块。就是延续那种中国特有的大气,智慧,淡然的意境,并没有具体的常规意义上的中国元素。我们把这意境作为JL的趣味,并用现有的手法表现。
Q:两个人具体是怎么分工的?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A:我(fenfen)主要负责品牌概念定位,服装设计方向,品牌形象,造型视觉控制;另外还有推广和宣传,这方面即将开始操作,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朋友能了解到我们在做的工作。Nicole主要负责服装款式设计,货品配比,生产制作,还有与销售跟进有关的一些事务。遇到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会讨论,但不会争吵,最后选择我们认为更可行的办法。可能因为我们不论是知识背景还是个性都是互补的,所以基本不会争吵。
Q:在你们的合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关?或者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趣事。
A:我们都属于比较容易变通的个性,所以遇到困难就现实的解决或者规避。主要我们都很乐观,所以不觉得什么是难关。
Q:你们有没有自己心中的时尚icon?
A:李白。想到他时是有画面的。
Q:如何看待中国的原创品牌定价过高?
A:这和大家对自己品牌的定位和制作成本都有关系。小规模运作的成本要比大规模制造的成本高很多。相对大部分设计师品牌而言,我们的定价是比较便宜的。这与我们的初衷有关。希望有更多喜欢JL的客人能够消费的了。影响中国大众的穿衣风格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损失单件利润,不过值得。
Q:成立JL之后,给你们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更珍惜合作,也更懂得合作。乐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并让他人发挥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