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所称的青铜器,均泛指中国历史上青铜时代流传至今的铜质文物。其实,青铜器最早被运用在5000年前的两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才流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达到鼎盛。改革开放后的电视剧《封神榜》因讲述商周时期的宫廷生活,所以许多国人得以有机会全方位了解到青铜器文化。尽管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但由于铁的广泛运用和迅速发展,青铜器的实用性很快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被淘汰和遗忘。
青铜器开创了一个贵贱之分的节点,这一点是人们至今仍然继承着的。据记载,夏朝时铜器首先被广泛运用于战场,包括兵器和大型炊事容器,谁拥有铜器,谁就拥有领地,金与石相碰,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诸多出土青铜器中可窥一斑,夏朝时期的器皿均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人们分辨青铜器所属朝代和真伪多是以铭文多少、繁简和字体发展来辨别,夏朝时期的器皿几乎找不见铭文,更不用说在后世(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青铜器上越来越复杂的纹饰和各式各样象征吉祥和权力的象形图案。那时候的金属开采极其艰辛,往往需用大量人力和低贱物力采挖并冶炼。人类之间的战争也开始因为争夺资源而频繁发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进入权力抗争时期,也就是诸侯与王朝并存的商周时期,人类的文明程度又上了数个台阶。一言不和拔刀相拼的事件也在各种礼数和道德准则的制约下有明显消退。礼数开始成为统治阶级用来管理领地和人民的手段。这时,青铜器的发展也进入繁盛,各类能工巧匠变着法儿的将越来越先进易学的技术运用到器皿制造上。器皿便成为较为明显区分个人及家族身份的标志,当然,着装和言谈也是区别身份的标志,但作为象征物,笨重的立体感十足的铜器最能说明问题。
《礼记·礼器》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不仅表明在那时已有成熟的神位祭祀礼节文明,人类贵贱之分也已经出现,而区分的标准便是手上握着的酒杯。根据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之“梓人”引《韩诗》的话来判断:“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所以早在古时候,有地位的人就可以对着没地位的人说:我干杯,你随意。此外,根据象征物大小来评判,贵人喝酒无需付出很多体力。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某个大力士拿起个千斤鼎呼噜呼噜喝酒,并不意味着他真的强壮和豪迈,只能说明他的地位低下。
由文人制人到武人制国的发展层次来看,颇具讽刺意味。拿着几百斤的兵器征服了对手后被推为领袖,最后终于有资格撼动整个领地,居然就拿着个纤细轻巧的杯子做个象征。不知举爵举觚者作何感想。
根据出土情况,青铜器主要分为:盛放食物或用于烹煮食物的器皿和喝酒盛酒用的器皿、兵器、乐器和杂器,分得再细一些便是八大类:农具、工具、兵器、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发展至汉代,青铜器已有很多种类的器皿,除了像“尊”这样的象征至高无上地位的器皿直到宋朝还在沿用外,基本上所有的青铜器都因为历史发展的主导因素而失去了存在意义。所以,收藏青铜器,不仅拥有一件千古传奇的物体,更是体会一段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人群分类的起始。
青铜器拍卖 辛苦鉴定不如找个可靠卖家
中国文物部门对青铜器一直采取不开放和加强监管的政策,但国际市场对中国青铜器的拍卖反响强烈,高价频出。随着中国嘉德、上海崇源、中拍国际等拍卖公司陆续举办了铜器、铜镜、铜杂等专拍,国内青铜器的市场价格涨速比任何艺术品都要快。
2001年春,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古代工艺品拍卖专场上,推出了五件中国青铜器,一件中国商代的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以924万美元创下了东方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这件宝器1922年出土于湖南桃源,其器盖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为了使国宝“身首合一”,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联手筹集了一笔专款,赴美参加竞买,结果还是抵不过法国一位买家以高出我方预算四成的高价而未能如愿。纽约苏富比进入21世纪后,几乎每年都有中国青铜器拍卖的记录。
千百年来收藏家都重视鼎、彝、钟、簋、尊、爵、卣、豆等礼器方面的传统收藏,尤其是带铭文的礼器,更是追逐搜寻的重点。我国的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从未间断。由于坊间伪造历史悠久,青铜器的鉴别着实不易。对于一般藏家,唯一可以信赖的便是上家—有个可靠的上家,比请来百位专家效果更好。
在今年于纽约举行的亚洲艺术周期间(9月16日),纽约佳士得将在总部洛克菲勒中心举办一场青铜器收藏大家Anthony Hardy夫妇委托拍卖—“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The Sze Yuan Tang Archaic Bronzes from the Anthony Hardy Collection)。此次拍卖珍品共计118件,估值超过1500万美元。
在此次拍卖中,有三件作品弥足珍贵。一件品相佳妙的鬲 (用于烹煮肉食饭类)—此器铸造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商代晚期。此器出自著名的Dr. A.F. Philips及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旧藏,知名中国艺术古董商卢芹斋早于1939年亦曾展出;一件连盖方彝—此古青铜酒器制作于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商末安阳,晚清学者吴大澄曾于著作中首度发表,此后不少重要著作和展览皆见其身影;一件造型敦硕的珍罕青铜尊—此器是公元前约十三世纪商代晚期安阳制作的盛酒礼器。
据佳士得亚洲区名誉主席及美洲区副主席杜超惠(Theow Tow)介绍,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的源起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Anthony Hardy的父亲已经有庞大的收藏群,以中世纪西方艺术品居多,但其中居然有一件公元前约十六至十一世纪的商代青铜爵,令他一见倾心。之后,Anthony Hardy便对中国早期艺术,尤其是中国古代上乘青铜礼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今已经收藏了无数青铜器,四十多年来,他对每件藏品的铸工、铜绿、铭文及出处均如数家珍、了如指掌。曾在新加坡出版的在青铜器业内具有绝对权威的读本“Chinese bronzes: ferocious beauty”中,Anthony Hardy的藏品便悉数收入其中。
记者:佳士得这次拍卖一百多件青铜器,其规模是否称得上非常大?
杜超惠:是的,此次Anthony Hardy先生的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拍卖是佳士得纽约最重要的收藏拍卖之一。我们很荣幸能为藏家展示中国青铜时代的精品,并为他们提供千载难逢的收藏良机,该批重要、珍罕青铜器的现任藏家久负盛名,他经过多年耐心细致建立的收藏备受推崇,拥有极高知名度。因为青铜器材料的罕有珍贵,青铜器本来就主要为富人阶层铸造使用的。在艺术市场上,青铜器越精致越罕有,它的价值就越高。
记者:这位收藏家一下子奉献出那么多件青铜器,又是在美国,尽管是世代相传,但是研究和收藏青铜器是否主要在中国?
杜超惠:青铜器的研究工作是全球性的。我曾经说过,出处(或者说“历史”)对任何艺术品都至关重要。它表明了收藏品的记录:在哪里被收藏和研究过,在哪里被展出和出版过。出处即藏品的护照。传统上,现代的中国收藏家们倾向于宫廷御制和明清艺术品,而西方收藏家们则更加喜欢研究和收藏高古艺术品。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也有了变化,中国收藏家们重新开始喜欢研究和收藏高古艺术品。
记者:这样品相的青铜器属于怎样的级别?估价依据哪些因素?
杜超惠:参加拍卖的约120件拍品总估值超过了1500万美元。Anthony Hardy先生的私人收藏是无可比拟的,也是目前上拍得最好的古代青铜器收藏之一。在世流传的青铜器数量很难估算,但这个领域的确是已建立良久,并且是全球化的。该类别在世界上受到广泛尊重,因为它展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早期文化。 小尺寸的青铜器不一定比大尺寸的青铜器价值低许多,因此尺寸并不是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铸造的精致、收藏历史、铜绿的优美以及更为重要的铭文。例如,一个小尺寸的青铜器皿,即使铸造得不够精致,但如果刻着有意思的铭文,则该青铜器的价值就会比一个大尺寸的、铸造精致些的、但没有铭文的青铜器高很多倍。中国藏家很在意商周青铜器上面的象形文字。
记者:对于有兴趣收藏青铜器的藏家,你有哪些建议?
杜超惠:对任何新的藏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地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你可以请教知名拍卖行的专家和业内行家,阅读相关著作,参观博物馆(中国的上海博物馆等)展览并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