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传媒界的数位女性都有“中国的奥普拉”之称,但洪晃可能是其中最名副其实的一个。
洪晃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首席执行长,办着一本时尚杂志,主持过数档电视脱口秀节目,演过一部电影,写过三本书,她的个人博客已有约1.12亿点击量,微博有约83.2万粉丝。
洪晃
现在,她又想卖衣服了。
她认定中国消费者不断增长的财富和提升的品位将帮助培养中国自己的卡地亚(Cartier)或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于是她自掏腰包投资,并利用自己的名人影响力宣传本土品牌。
8月15日,洪晃展示、销售中国设计师作品的概念店“薄荷糯米葱”(Brand New China,简称BNC),在北京时髦的三里屯地区的一个购物中心试营业。该店楼上的邻居有阿玛尼(Armani)和范思哲(Versace)等大牌高档时装店。这间面积540平方米的时装店,将代销100多位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从服装,饰品到家具,不一而足。其中很多设计师在她主办的杂志《iLook世界都市》中都有过介绍。对于洪晃来说,有朝一日这些设计师做大做强时,他们有可能会在她的杂志上做广告,让她的公司赚钱。
目前,本土品牌带来的广告收入不到iLook总收入的5%。该杂志发行量为五万份,每期定价为人民币50元(合7.46美元)
Simon Wang
曾留学英国的设计师Simon Wang(王庆峰)说,其他时尚杂志只是出版物而已,是旁观者的姿态,洪晃则不同,她积极参与其中。Simon Wang的女装系列在BNC有售。在上海尝试开店失败后,他就一直在中国寻找零售机会。BNC的投资人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洪晃和她的几位朋友,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洪晃的店就是由他设计的,他的男装系列也在BNC试营业之日首次亮相。
这一商业战略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兴趣广泛而多变的洪晃涉足过商业与传媒的多个领域,她经手的项目也并非每一个都成功。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她曾裁掉了名下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大部分员工。由于不赚钱,她不得不停办青少年时尚杂志Seventeen的中文版《Seventeen青春一族》。
不过,对很多中国公众来说,洪晃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以及幽默调侃的写作风格很有吸引力。从她的博客中,读者得以一窥中国特权阶层的生活。
现年49岁的洪晃在中国一直是位前卫人物。她已故的母亲是毛泽东的英文翻译和老师,她已故的继父在上世纪70年代时任中国的外交部长。文革期间,12岁的洪晃参加了政府一个培养未来外交官的项目,她被送到纽约市实行进步教育法的Little Red School House学校学习。
1984年,她获得了瓦萨学院( Vassar College)政治学学位后在美国咨询公司甘维珍公司(Kamsky Associates, Inc.)供职。1986年,她25岁时成为德国企业集团Metallgesellschaft AG中国首席代表,年薪7.5万美元,而当时大部分中国人的收入都只有这个数的九牛一毛。
自称既喜欢大号T恤也喜欢高级女装的洪晃曾结过三次婚,第一任丈夫是名美国律师,第二任是位中国导演,第三任是个法国外交官。她现在与做室内设计师的男友和一个养女住在北京郊区。1996年,洪晃加入北京的一家投资咨询公司──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现仍为公司合伙人。该公司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数个后台之一。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是iLook的发行方。洪晃称她的公司和中国设计师之间的关系是“弱弱联盟”。与中文版的Vogue,Elle和Cosmopolitan不同的是,iLook没有全球授权使用的内容或与奢侈品牌合作的悠久渊源。与此相似,设计师们都是些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但缺乏建立业务和品牌的资金与经验。她说:他们(西方时尚杂志)吃肉,我们喝汤。不过,汤里的肉可能也不少。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的一份报告预计,2010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增长15%,领先全球市场。香奈儿(Chanel)等时尚大品牌开始在时装展中更多地启用中国模特。中国模特刘雯今年早些时候成为代言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的第一张亚洲面孔。很多人认为中国拥有自己的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和川久保玲(Rei Kawakubo)的时机已经成熟。
王一扬
大约在五年前,在看到王一扬的时装设计后,洪晃开始对中国设计师着迷。王一扬的时装品牌“茶缸”采用了简单的70年代元素,比如有蓝色细边的白色搪瓷缸,以及印有“上海”或“北京”等字样的手提袋。洪晃在今年3月《iLook》中国设计师特刊的编者按中回忆道:“居然有设计师能够把我们小时候的服装感觉带入21世纪,我好感动。
”她决定把iLook改为一本主要关注中国设计的杂志。在感觉到杂志除宣传之外难以做更多事情后,她决定自己开店帮助设计师销售他们的作品。“茶缸”系列的设计师王一扬将在BNC旁开一家店,主打他的另外一个品牌素然(ZucZug)。据他的商业合作伙伴说,这是洪晃鼓励和引荐的。还有几位中国设计师也将在同一购物中心开店。
与奥普拉不同的是,洪晃说她没想借办杂志或开店成为一个大生意人。她说,很有可能第一轮投资是她做的,可最后摘果子的人不是她。这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如果资金更雄厚的大公司发现这种模式有利可图的话,它们可以轻易地跟风设店。将来即便这些设计师有了更多的广告预算,他们也有可能会选择在比iLook更有名的西方杂志上做广告。洪晃对此并不担心。她做这些事既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好玩。正如她的一本书的书名,这只是她“无目的美好生活”的又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