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拍摄的黛米-摩尔的怀孕照作为《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曾引起不小争议,甚至有不少地方让这期杂志下架。
她和政界有着非凡关系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现任总统奥巴马都对她恭敬如宾。她对娱乐明星有着特殊维系:施瓦辛格的裸照,黛米-摩尔的大肚照都出自她之手。她对体坛明星有着特殊理解:“万人迷”贝克汉姆化身白马王子,而“环法王”阿姆斯特朗于1999年“裸体”复出……
她用她的镜头记录下时代的潮流
而全世界的政界领袖,娱乐明星,商界名人也乐于被她的镜头所掌控。
然而作为世界上薪酬最高的摄影师,她却不得不接受可能破产的命运,而这些堪称无价之宝的照片也或许难逃抵债的劫难。
她的年薪高达200万美元
作为《名利场》杂志的首席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的年薪高达200万美元。而为英国女王拍摄一天肖像,她的薪酬高达10万美元。但是现在,她还是因为缺钱陷入困境:如果不在今年的9月8日前还清1400美元(约合人民币9563万元)的贷款,她的房产,还有她所拍摄的这些传世作品都将难逃抵债命运。
莱博维茨曾登上了《新闻周刊》的封面。2001年,52岁的她用捐赠精子生下了大女儿。2005年,代孕妈妈又为她生下一对双胞胎,但是没人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破产,挥金如土或是主因!
据报道,莱博维茨去年向艺术资本集团(ACG)申请贷款,这家企业一直被认为是“艺术家的私人银行”,因为它允许名人用他们的艺术作品作为抵押物来贷款。这家企业去年借给莱博维茨2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但是要求以莱博维茨的房产,拍摄照片以及底片的拥有权作为抵押。《纽约时报》估计,她的摄影作品总价值高达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
艺术资本集团上月底向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提起诉讼,称莱博维茨没有缴纳与债务有关的费用,并要求进入她的寓所,以便出售她的房产以及艺术品抵债。而就在上个星期,高盛集团也加入到追债的行列中,他们称也拥有莱博维茨部分债权。
传奇作品:列侬拥吻裸照
1980年12月8日,莱博维茨为列侬夫妇拍摄杂志封面照。她要求列侬脱光后卷起身体拥吻妻子小野洋子,照片的意境是列侬紧抱感到寒冷的妻子。但是就在被拍5小时后,列侬遇刺身亡。而这张照片则让莱博维茨一举成名。
包括朋友和亲人也不知道莱博维茨为什么会这么缺钱?她的朋友称可能是因为莱博维茨不善理财以及挥金如土。如果她被迫破产的话,法院将会对她的财产作出如何分配的裁决。
曾获“当代传奇”奖
从拍摄尼克松辞职,到奥巴马竞选;从随同滚石乐队巡演,到进入《名利场》开始人物肖像拍摄生涯;列侬和小野洋子、黛米-摩尔、乔丹、贝克汉姆、施瓦辛格……都曾一度成为她镜头中的主角。
毫无疑问,莱博维茨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2006年,美国杂志协会在评选40年来最优秀的杂志封面照时,头两名都属于她——《滚石》的约翰-列侬封面和《名利场》的黛米-摩尔封面;她也曾三度入围《美国摄影》“100位在摄影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人”。由于在摄影方面的贡献,莱博维茨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当代传奇奖。
图注:英女王免冠照
2007年,莱博维茨拿着一天10万美元的薪水在白金汉宫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拍照。当女王穿着全套的华贵盛装出场时,安妮突然提醒了一句:“如果您取下王冠,效果将会更好,因为这件长袍……”话还没有说完,女王就用凌厉的眼神盯着她说:“太庄重了?你以为这是什么?”尽管有些慌乱,她依然为女王定格了四张油画般完美的照片。
据悉,各路明星大腕都巴不得被莱博维茨的镜头摆弄,而只要她出马,任何明星心甘情愿地脱去衣服。但是她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摄影师,而认为自己只是个将摄影作为媒介的艺术家。
传奇经历
迁徙童年 爱看世界
“飞人大帝”照
在莱博维茨镜头下,“飞人大帝”乔丹黝黑的肤色和钻石耳钉的光芒相映,霸气十足。
1949年10月2日,莱博维茨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父亲是空军上尉,母亲是舞蹈演员。
由于父亲需要常常转换驻地,因此莱博维茨和5个兄弟姐妹在童年就要跟着爸妈不停地搬家。多年后,莱博维茨称由于坐车频繁,车窗就成为她的“取景器”。
在越战期间,她随父亲远赴东南亚,并开始用相机拍摄。1967年,莱博维茨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那时她喜欢的是画画,不过她也上夜班学习摄影。1970年,她为刚创刊的《滚石》杂志工作,3年后,她就成为首席摄影师。10年后,当她离开这本杂志的时候,她为杂志拍摄了142期封面,名噪一时。1983年,她成为《名利场》杂志首席摄影师。1998年,她又开始为《VOGUE》供稿。她的作品获奖无数,还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
迪斯尼童话照
莱博维茨还操刀迪斯尼“百万梦想年”童话海报,各国明星都尽数登场,星光闪耀,亦真亦幻。
传奇恋情
同性相恋 共守15年
莱博维茨一生中和男人并不紧密相关,但是与已故的文学家苏珊-桑塔格的同性恋情还是让人津津乐道。虽然一个是摆弄名人的天才摄影师,一个是被誉为美国最睿智的女作家,而且年龄相差16岁,但是却相守15年,直到桑塔格2004年去世。
据报道,莱博维茨和桑塔格相识于1989年,当时40岁的莱博维茨为56岁的桑塔格拍摄新书的封面照。也正是这一次相遇,让她们走到了一起。之后,她们一起住进了纽约的一栋公寓大楼。没有同居,但是从各自寓所内就可以看到对方。后来,桑塔格带着莱博维茨去了不少地方:战后的科索沃、动乱的萨拉热窝。莱博维茨也暂时从时尚圈抽身而出,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另类的“风景”——女性、军事冲突。1998年,桑塔格被诊断出癌症,而莱博维茨也放下工作,一直陪在她的身边,为她留下了人生最后几年的珍贵影像。
补记:
2006年Annie Leibovitz的记录片
《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Annie Leibovitz过去十余年、最顶尖的女性摄影师。曾为滚石杂志工作,纪录60年代的反文化活动,作品随后登上了Life封面,又替Vanity Fair、Vogue等杂志拍摄时尚影像作品。镜头背后那一双锐利之眼,是如何捕捉到每一个精彩易逝的瞬间?创作自由与名利诱惑之间又该如何依循本心,用手上的相机探索真实?透过本片,带领观者潜入Annie Leibovitz的创作灵魂。
电影一开场是她的摄影作品,然后是她的声音,像个男的。
上文是我两年前写的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和苏珊-桑塔格的八卦,当时我看了她拍摄的一些照片,一些她本人的照片,一些她们的故事,添加作料,搅拌在一起。记录片修正了我当时的一些观点,比如说,我理解了她对“同性伴侣”,“女同性恋”这类字眼的回避,在电影里她也没解释什么,只是指着桑塔格临终前的照片说:“当时她在医院里,我为她拍的,三天后她去世了。”然后哭了起来。她旁边站着一个小女孩,管她叫妈妈,名叫苏珊-莱博维茨。
著名时尚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
那是一组被染成绿色的照片,女知识分子的班驳半长发已经剪成雪白短发,躺在医院里特有的那种钢架、窄仄、离死亡特别近的小床上,脸浮肿,闭着眼睛,认不出原来的样子。
我还以为这是一部自大的传记记录片,自我营销的又一范例,可最终却当成了科教片来看,一部杂志文化、名流文化科教片,得宝贵经验三条:
1、贴身采访,一定得贴身采访,采访对象走哪儿跟哪儿,TA干吗你干吗,一会儿TA就注意不到你的存在,任你观察。
2、即使最微小的瞬间,也可以讲故事,也能流露人性;
3、名流文化搞出花儿来,那也是垃圾文化,莱博维茨本人,甚至《名利场》主编卡特都明白这一点,即使他们增加了这滩垃圾边缘的污秽,心里也一定得门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