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周宁张漫子熊琳)作为“80后”、“90后”童年集体记忆的一个切片,演员赵薇随着年龄增长,对电影艺术的理解改变了许多:“无论当导演还是做演员,要戒绝浮躁,拍摄更有深度的现实主义精品。”
“演员一直红下去是件可怕、可笑的事儿”
从2001年接拍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起,赵薇一直在突破自我:经过《绿茶》、《玉观音》(老版 新版)和《画皮》(电影版 电视版) 的洗礼,青春偶像的稚气已渐渐褪去。
直到“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上映,观众真正为赵薇成熟的塑造功力所折服。“这条寻求转型的路,我走了整整16年。”赵薇说,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
“演员是一个激活虚荣心的职业。一直红下去是件既可怕、又可笑的事儿。”赵薇说,今天的她,对名气看得很淡,“我只是沧海一粟,要努力做到以局外人的姿态审视自己。”
执导影片《致青春》大获成功,让赵薇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地。面对“更享受当导演还是更喜欢做演员”的提问,她说:“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我一样热爱。”
“致青春”泛滥让观众审美疲劳
《致青春》在投拍前也曾遭遇投资少等困难,但当影片成功后,很多圈内人觉得原来青春片也能大卖。于是,在一两部青春片卖座之后,类似题材的电影接踵而至。
“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类影片打动观众的创意越来越少,像流水线般的制作使人丧失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产生审美疲劳。”赵薇说,“这并非说我拍的青春片有多好,而恰恰反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
究其原因,赵薇认为,当前,一种没经过票房检验的电影类型,即使题材很棒,投资方也很不看好。“投资方的选择决定了资金流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国产电影类型的多元化。”
“凭什么去好莱坞发展?”
很多人建议赵薇去美国好莱坞发展。“凭什么?”赵薇说,东西方本身就是两个文化体系,以当前中国电影工业的水平,打入美国市场难度较大。“首先还是要踏实提高自己的电影质量和文化深度。”
谈及市场规律与艺术规律的权衡,赵薇认为,过于强调艺术性而忽略观众感受的作品往往比较孤独。“一部好电影,并不一定包罗万象地又记录历史、又反映时代、又展现人物、又故事动人……只要把你想表达的主题体现好,就是一部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