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一理念制作的儿童美食成长类真人秀《加油小当家》,即将于10月11日每周日晚登陆江苏卫视。扬子晚报记者 张漪
让孩子们品味“爸爸妈妈的味道”
除了共同的“快点去学习(做作业)!”这一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调查结果还显示,孩子们平时很少进厨房,更没有机会跟父母一起做饭;还有的孩子表示父母工作太忙了,别说做饭,就连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都是有限的。当成年人在“妈妈的味道”当中集体怀旧时,我们可能忽略了,我们的孩子品尝更多的是“钟点工阿姨的味道”或“爷爷奶奶的味道”。在李响看来,父母与孩子一起做饭、吃饭,不是一项简单的家庭事项,更是一个交流、陪伴、关爱的综合过程。
在选择名人家庭时,江苏卫视侧重选择不同类型的代表:有辞工回家带女儿长大的妈妈,也有忙于工作不管孩子的爸爸。有位以出演琼瑶剧出名的男星的儿子就告诉工作人员:“我已经有半年没见到爸爸了,现在一下子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跟爸爸在一起,我真是太高兴了!”
让父母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李响为《加油小当家》总结了两个关键词:陪伴、成长。“8-10岁的孩子刚刚有了自主意识,但还不是那么强烈,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在录制过几期节目之后,嘉宾表示,真没想到孩子这么能干,孩子们从最早看着父母做菜,到能给父母搭把手,到最后能独立完成一道菜肴,这个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成长,不仅是孩子,同样也适用于父母,做这档节目,让他们有机会观察别人,再反观自己的亲子关系。”
因为主打亲子合作,《加油小当家》中出现的美食不走技术流,而是以简单、创意为主。比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父母的童年,节目设计了“父母小时候最爱的零食”环节,父母们给出自己童年最爱的零食——麦芽糖、棉花糖、糖葫芦,孩子们负责制作。孩子们天马行空地制作出了形状不一的棉花糖或糖葫芦,让父母在品尝美食之余,还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意外发现:05后自有麻辣主张
孩子们的表现不仅令他们的父母感到惊喜,更给节目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亮点。所有参与《加油小当家》的孩子都是05后,基于对这个群体可能出现的“娇气”、“脆弱”的特点,在整个录制过程中,摄制组不仅请了保健医生在现场,更请了心理医生随时待命。
《加油小当家》每期节目会根据比赛名次,给名人家庭各自的公益积分,最高的6分,然后依次是5分、4分,剩下的3组家庭都是3分。四期节目录制结束后,其他家庭各种分值都有,唯独一位琼瑶剧女星家庭是不变的3分。工作人员还在想办法安慰她家小朋友,没想到小朋友自己说:“他们的分数都不稀奇,我总是3分才稀奇,都能凑副炸弹了!”
除了强大的自信,孩子们对父母的真情流露更令人动容。与此同时,他们也显示出这一代孩子特有的独立个性。李响笑言:“我们不能把传统的孝道,套到这一代孩子身上,他们表示感恩的方式都是经过改良、改善的,这是社会的进步。”
在李响看来,真人秀除了要继续在创意上推陈出新,更需要在本质上回到初心,回归家庭。“在中国,我们电视传统上是一个家庭客厅的中心,而什么东西最能打动整个一家人呢?无疑就是我们对家人最质朴的感情,《加油小当家》要反映的也是这样一份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