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年适逢时装周创立十周年,本届时装周有几大亮点。
王庆:今年的时装周主要是整合与提升的一个年份,突出梳理一下时装周的定位通过这十年来,我们要把时装周六大板块突出来,今后时装以这六大活动为主,第一项时装艺术,实际上具体内容就是将中外知名设计师个人作品发布,这是时装周主要功能。第二是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外著名时尚品牌发布的新一季时尚新款,这是时装周第二大功能,第三块是专业评比,推出一些新人,专业性的,职业选拔也好,专业设计大赛。这些大赛主要是为了展现知名企业为这种行业、这种行业的责任和一些院校来联手推动教学和我们的市场发展能够有机的结合。所以这三大板块是属于我们叫做实的,看的是主体部分。
另外还有三样虚的,或者说比较研讨的思想性的。一个就是我们时装周的一个焦点中外媒体招待会,因为每年时装周,登记注册的采访媒体很多,今年有300多家,实际上在时装周期间大概将近600个编辑记者各类媒体来参会,所以中外媒体参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的很重要的发布平台,所以我们在时装周中外媒体招待会上我们邀请很知名的品牌或者一些地区的或者是一些项目的最高决策者,来这发布新闻,可以说比较权威。我们想把时装周招待会变成时装业界的权威“话语权”发布平台。一个知名品牌他们的品牌文化,各方面的经营理念阐述,第二每年有地方的时尚产业集群城市来发布,比如杭州、乌鲁木齐、广州等等都会借着这个品牌来发挥它的地区或者这个城市的一些项目。
再一个就是专业的活动,今年中外媒体招待会安排了12项新闻发布,这个包含了时尚界方方面面的。还有一项我们和北京市工业促进局搞了北京国际时装论坛,这是第三届了。这个论坛也是每年时装周的头脑风暴,我们给它取名叫行家论道,主要是中外的这些时尚业界专家学者和一些品牌创立的亲身感受,他们的经验和大家进行交流。今年论坛主题是叫创意与品牌经营。这也是呼应北京市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么一个产业导向,包括从创意和进行品牌建设的关系。
还有一项活动,我们时装周每年11月份也是全年大聚会大总结,也是时尚界的聚会平台,一年一度的中国时尚大奖,颁奖典礼上,我推出最佳男装设计师,最佳女装设计师,最佳化妆师,最佳时尚人士,要向社会推出成功的时尚人士和时尚品牌,三个实践性的,三个理论性的,三虚三实六大板块,基本上提出了时装周的重要内容。
除了以上三虚三实六大板块,今年最大的亮点是俄罗斯时装周,今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将有俄罗斯时装周推出的五个俄罗斯著名设计师,在11月19号将五场发布会,这个可以说从来没有过的,很少有俄罗斯的设计师到中国来,这些年,俄罗斯设计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俄罗斯时装周也是呈现世界比较关注的一个时装周。所以,明年我们要推出中国的优秀设计师,明年中国在俄罗斯办中国国家年的时候,第一呼应两国政府互办国家年的项目,第二促进中俄之间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文化的一种交流。这样也是为了响应我国领导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举措。
第二个时装周得亮点,是亚洲时装周,道6月份我们有一个亚洲时尚大会,亚洲有一个亚洲时尚联合会,今年中国正好是轮值,因此今年专门设立了亚洲时尚的交流,有中韩之间的交流,中日之间的交流,包括新加坡等等一些时尚界的代表人士都会参加,同时在亚洲时装周上会吸收中日韩一起欢迎新加坡的加入,有一个新成员的加盟。
主持人:刚刚谈道中国时尚大奖,去年国际名刊《时尚芭莎》主编苏芒获得最有影响力的时尚人士称号,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结合,之前时装周在印象里更强调它的行业特性?
王庆:我们时装周的诞生产生的一个产业,但是从世界上,知名的时装周功能表现来看,不仅仅是产业服务,它都会用一个时尚的汇聚平台,融合产品、信息、文化、经济甚至艺术形态方方面面要素的反映。我们时装周起步比较晚,我们以产业为背景,但是时装周现在已经逐步从产业促进向品牌经营服务,向生活文化传播,向时尚生活引导不断延伸。在逐步适应三大服务需要,一个服务于产业促进这是核心,这是我们的创新,创新要服务于产业的发展,第二品牌,我们要服务于企业的品牌战略,要服务于品牌经营,第三是时尚,时尚我们就要服务于要传播我们现代的生活文化,要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的生活消费,实际上三大服务平台就要求我们要从产业走向社会,怎么样才能走向社会?必须要结合很多的国际、国内知名媒体,来把时装周的这种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二次传播,同设计师、知名品牌和时装周发布的流行趋势以及展示的流行新款,通过媒体向更多的观众和消费者传递。
我们实际上不仅仅要把媒体邀请进来,而且我们方方面面通过社会时尚人士的推荐,我们和不同的产业,比如地产界甚至餐饮界等等一些知名时尚人士都会获得邀请,来去共同打造这种时尚生活。大家可能都知道时尚,以前我们在温饱型阶段,时尚就等同于这种成衣或者服装,实际上这是片面的理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服装仅仅是时尚类商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服装等同于时尚的话,这就构成不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文化,时尚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的体现,并不仅仅聚集在某一个产业,某一个商品。所以,很多人问我,什么叫时尚,我这么多年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时尚应该是一种生活文化,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一种生活表现。当然这种文化,会影射在成衣业并得到反映,化妆造型业也会得到反映,我们的鞋帽、皮具业也会得到反映,走在最前面的是时装,因为春夏秋冬变化最快,它跑前面,所以说人们理解时装时尚。时装实际上我们要专业细分,我们的服装因为太笼统了,因为以前咱们不懂,衣食住行,其实服装里面,它更重要的是跟时尚最接近的就是时装这个领域,现在我们的时装实际上更多的是成衣概念,是一种工业产业,但是整个的衣着类商品并不仅仅是成衣。
我们原来是手工裁缝,忽然之间进入工业化时期,所以工业化时代用了大量成衣生产就替代了人们的衣着就变成了成衣,而成衣就代表了服装,实际上不是这样,现在的社会特别是量体定制,手工定制业越来越红火,为什么?这是生活品质提高的表示。我们不能笼统的说服装是一个范畴,现在所谓服装业只是成衣业,是工厂,是工业。更多的时装业是体现在设计范畴,从衣着整体设计到你的主体的衣,还有饰品,时装是一个大范畴,为什么单词上时装和时尚不是一个词,因为从头到脚都要设计,时装是每一个人包括你的五官,包括个人的内涵气质表现都要设计出适合你的风格。但是成衣不一样,成衣是按号型来的,是按产品的,所以随着我们社会进步,时尚需求,市场细分,随着我们生活品质要求,我们的产业也要再细分,所以时装周最重要体现了它把它分开,一种是时装,就是艺术性、个性的表现,一种是成衣,是品牌是趋势的表现,是流行趋势,就是哪个系列,是按系列化表现,时装是按个性化表现。要说时装周的表现,除了在业界参与,也要逐步让消费者能参与进来,让大家了解,什么样场合下穿时装,什么场合下穿品牌装就可以了,所以就是这样一个构思。
主持人:您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服装产业现状下,对于时装评论您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王庆:我觉得我们评论委员会,从生活文化的角度来切入,从市场演变的角度来切入,也就是说从消费需求切入。然后来去评价,无论是设计师的它的艺术风格或者它的时装的设计风格,还是一个品牌的它的成衣开发的推出的这种新款系列,哪些是适合市场需求的,哪些是符合哪一种消费群体的文化需求,这些我们都要细分。因为实际上,作为衣着类商品,它越来越多的不是一种物质功能价值而是一种精神功能价值,我们算算,我们这么多年,推崇时装周最大的产业促进,就是要把产业从这种加工利润、商品利润,要上升到附加利润,提高附加利润,提高这种商品的附加价值,所谓附加价值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功能,包括它的艺术性。我们不能说每个人都有很个性的东西,但是至少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比如我们这个系列体现的是传统东方风格,是隐含东方文化的内涵,还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内涵。我们这种衣着方式是北方的这种衣着文化的传承还是南方的衣着文化的传承。你必须体现它的不同地区的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体现它的生活方式的差异,你这时候才能有的放矢,你的附加值才能得到体现。
所以我们现在的时装,还是品牌成衣也好,已经从加工质量层面和价格的竞争层面要上升到附加值竞争层面。这种附加值的体现就是要体现出你的设计水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你的设计是不是有它的文化特征,第二你设计款式的消费者群体适合哪个群体,第三你的消费群体区域适合哪个地区,这些差异性看似差不多,但是附加值的体现往往体现在细节,往往体现在差异性,而不是体现在它的功能性。
主持人:现在很多国际上的奢侈品开始进入国内,它们其实强调自己的精神价值以及它的附加价值,所以才有那么高的价格,您觉得国际品牌不断涌入,对中国服装行业带来的是什么?
王庆:国际品牌不断涌入,大家一定要积极的看待,我认为国际品牌涌入中国市场,一定是为中国的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形同于中国的经济要对外开放一样,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我们向国际市场来提供加工出口,那么来去占领全世界的成衣定单,我们永远停留在加工层面,我们永远只能拿加工定单。现阶段我们的品牌要想走向国际市场,以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拿这种附加利润和商业利润的话,我们现在还很困难,但是我们如果把国门打开,市场打开,允许国际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和国际品牌进行同样竞争,中国人很聪明,我认为要不了多长时间,中国的品牌会发展的和国际品牌一样的水平。它的再生同台竞争当中,它才能更好的看到我们的差距,我们的本土优势,我学会了别人的国际通行规则,然后在发挥我自己本土的优势,你想我们有没有竞争力,我们肯定有竞争力。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国际市场上定单的竞争当中,又存在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我们永远是隔墙在竞争,真正看不到我们的竞争的核心在哪里。
至于国际上的这种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目前来说,我认为更没有什么威胁。因为它实际上奢侈品品牌受众群体很小,目前就我们现在的产业状况,想能够打造成一个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是很难的,首先必须有大量的品牌走入国际市场,本土品牌在国际市场销售,有了这个积淀才能慢慢培养出顶尖的国际奢侈品大牌。如果我们不这样,闭门造车是不可能的,只有同台竞争当中,不断竞争提高,才能从塔尖上爬上去,这种奢侈品进入中国市场,可以看到它的模式,看到它的经验,也可以看到它的生活概念或者文化概念,这样对我们目前产业还停留在大众品牌的经营企业,这些品牌企业家都是很好的启发。但是对于大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更不用害怕,因为第一我们有加工优势,第二我们有本土市场的我们的了解,这种根深蒂固的基础,国外中端大众品牌,将来在中国市场有两块,第一要本土化,本土化以后,用中国的设计来去针对中国不同的群体需求推出适合中国的产品。第二会生产加工,也会本土化,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加工质量加工规模也好,都是世界非常有竞争力的,所以不可能从外面加工中国销售,只能就地来办,对于中国就业和成衣加工这么庞大的规模也是很好的。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关税,没有贸易保护的限制,第二同台竞争对我们面对面的,我们自己的水平也提高了,所以我觉得是一个积极的。
主持人:这次的时装周有43场发布,其中除了既往的设计师发布,还有一场是服装学院的教师发布,作为服装教育的行业的幕后人员,幕后教师走到前台发布作品,您觉得这说明了什么。
王庆:我觉得如果说最大得亮点,也是最让人激动的,我最看中的是服装学院这场发布会。因为我觉得这是时装周的一次突破,我想我们很多的高等教育和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目前是脱节的,很多的高等学校在办时装设计专业,全国一百七八十所院校办的,每年培养出来的学生超万人,可是现在我们想能够有一个企业想选择一个合适的设计人员都很难,为什么?大量的设计毕业生找不着合适的工作,又有大批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设计师,这是教育和产业脱节的原因造成的。为什么?这个学科的创建起步很晚,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刚刚有,我们的教授、老师们都没有做过衣服。你想想教出来的学生会怎样?服装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时装院校,它能把老师推向时装周的大舞台,你们不要光评,不要光钻书本,你们自己上台溜溜。每年如果坚持一次做教师得自己系列发布,他的体会会很深,返过来再教学生,他会知道时尚是怎么回事,产业是怎么回事,设计师到底怎么样服务于社会。这是勇敢的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通过这次服装学院能带这个头,也是向全国高等院校的老师们不要关门在这里研究书本,因为时装设计是一个应用学科,我是希望这次能推进双向流动,第一我们的优秀设计师能够走进高等院校,用他的经验来去向学生传授这个职业应该怎么做,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应该充实哪些功底,同时我们院校的老师们走出来,亮亮剑,看看你离产业离市场还有多远,应该向学生传授什么。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媒体关注这一场,教师的发布,而且要给他们评价,媒体不能光表扬,有时候也得有一点批评,但是我们这种批评是建立在一种专业研讨,不同的见解,还有一个就是为了设计师和这些品牌的建立,并不是攻击,我觉得艺术批评或者是学术批评是这种专业成长艺术成长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主持人:您觉得中国的时尚产业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就目前的现状来讲,在哪些环节是比较薄弱的?
王庆:我觉得时尚不能具体到某一个商品,我觉得时尚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它实际上是当代的一种文化思潮,包括一种时尚精神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文化的东西必须有载体,载体就落实到生活的消费品当中,我们不仅有时尚,有流行歌曲,有流行音乐,还有我们的物质,也就是时尚的商品,受时尚这种生活文化影响,这个商品最敏感的是时装。
时装能扩大整个衣着消费,衣着消费品就包括成衣,包括饰品、包括箱包、皮具,包括美容美发,所以可以说时尚是生活,生活是人为主体,所以人从头到脚。再进一步延伸,甚至会联想到我们人的生活活动空间,比如说活动空间包括家居,包括日用商品,甚至会影响到餐饮文化,因为餐饮文化包括这种器皿,餐桌餐布等等这些家具,再一个影响到人们的交通工具汽车,包括通信工具手机等等,所以这个时尚是一种生活文化的表现,是以生活是什么,生活人为主体,生活除了人是主体,还有时空关联,时间就是春夏秋冬,就是服饰,空间就是我们的生活、居住、交通。所以我觉得时尚最敏感的反映是衣着从头到脚,是时尚的主产业,时尚的密切关联产业,就是家居和用品,还有通信这些流动着的。
主持人:时装周就是要做一个大的时尚,将来会不会改成中国时尚周。
王庆:中文上时装和时尚有区别,但是英文上没有区别。这个是我们人为界定的,为什么不可能改成中国时尚周呢?全世界时尚有一种次文化,你要沿袭时尚的概念,会波及到很多的产业领域,不可能所有的产业都做,我们只做最敏感的比如我们首先以人为本的表现,抓住衣着商品,时空关联春夏秋冬四季,时尚就是春夏秋冬衣着变化最大的,抓住时尚的敏感,时尚商品领域,就是服饰影响带动了其他的延伸产品。
我就觉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属于说时尚周,国际上时装和时尚是一个词,但是也主要特指时装,国内更具体了,你如果时尚,人家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面面俱到就面面不到,所以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抓牛鼻子,就是抓在时尚这种最敏感,最活跃的部分,然后我们以它为中心,为主打然后形成一个时尚氛围。主体表现还是时装,当然我们不反对,包括我们这些年,包括手机、地产、联想计算机这些行当都进来了,但是并不是说就变成一个泛时尚周,那就没有主打是谁了,那就看不出趋势,就晕了。所以我们不可能时装周能盖全,但是我们希望是核心商品的一个表现,我们能够对关联商品都能够形成影响。
主持人:东方时尚势力越来越被国际看好,比如杜娟,以及刚刚走上巴黎时装周的设计师谢锋,在国际得大环境里,中国国际时装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王庆:我觉得中国的模特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走上了国际舞台。中国的设计师也是在世纪末已经走向了国际舞台,有些东西不要过于炒作。因为没有这么伟大,很多事情是在日积月累当中,不是打一枪就行了,而且第一枪也不是现在打的。我们最早的,我们在巴黎时装周表现得中国红一个系列,当时在欧洲很轰动的是90年代初。是上海的一个叫陈山华的设计师,包括当时的模特,整个欧洲卫为之震惊,当时中国国门刚打开,中国的时装这些都是新生事物走向巴黎,当时比较宏伟,做了一个时装周的开门晚会,非常轰动。包括03年的中法文化年,两国元首牵手的,咱们在罗浮宫搞的文化年也是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为此第二年也是互换,法国的六位设计师到中国来举办他们的文化年。这种很正常,如果在中国签订入世协议之前,我们要嚷嚷着与国际化接轨是对的,为什么?
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走出国家,没有接轨,2000年以后,特别是03年以后,中国已经是世贸成员国了,中国的市场也是国际的市场,国际的市场也是中国的市场,还在说国际化和什么接轨,那太晚了吧,我们现在时装周,我们现在协会倡导的口号,怎么样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怎么样体现本土化,怎么样体现我们本土文化的优势,怎么样来培养我们的本土品牌,怎样把中国的国际时装周,变成国际的时尚中心,而不是在走出去,我再秀一把,炒炒概念,或者我跟国际接轨,我们在2000年已经接轨了,我们在03年过渡期都已经完了,还在国际化,还在提接轨,这个已经是上个世纪末的一个口号。
我们这里有一个我们最近把时装周十年所有新闻稿都整理出来,看看国际化与国际接轨是前三年时装周创立的口号,我们时装周第五年,02年的时候已经提出来叫民族文化与国际时尚的主题,当时对着入世过渡完以后,我们的民族文化怎么与国际时尚怎样占领一席之地。所以我也奉劝有一点商业炒作的这种行为,你做你就做了,没有这么伟大,而且某种意义上,你再提这种口号太落伍了,会误导的。
所以我们现在,我们的集中精力要打造的中国的国际时装周,要变成全世界的几大时装中心,北京要建成国际时装之都,北京是国际时装之都,在北京的舞台上就是国际舞台上。这不一样吗?现在中国的市场也是变成国际市场,国际品牌都来了。第二,我们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在国际时尚之都上,怎样体现本土的创造力。怎么挖掘本土文化,怎么彰显本土品牌的竞争力,这个是我们现在要关心的问题。
03年中法文化年在罗浮宫搞发布会的时候,虽然是国家行为,从03年以后,巴黎时装周已经连续几年一直想我们推荐设计师,推荐品牌到罗浮宫去发布,我当时跟哥巴赫和主席说,我认为中国设计师中国的品牌现在展示的是一个概念,我们03年做了,至少三到五年内,我不会考虑去做一场发布,如果设计师有实力,年年在那发布,我会极力去推荐,巴黎这个很重要,但是再做不换一个概念是没有用的。
如果作为中国的民营品牌每年到那新品发布,那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只是秀一把,我不赞成,无论中国对国际舞台上,无论美国、法国都不是第一次了,只是这些人太孤陋寡闻,没有查历史,自己就太觉得自己很伟大,很重要,自己做的什么意义,不是这样。我建议我们现在无论设计师还是企业还是品牌,一定要克服浮躁情绪,扎扎实实来去打好自己的创造力,这是我们要厚积薄发,因为我们市场发展比较快,我们以前最早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就是靠一夜成名,现在消费者都知道了,就开是做一些文化事件,东打一枪西打一枪,没有用,做事做人做品牌都要忠诚,如果你自己南辕北辙,消费者不知道你的文化导向是什么,你会失去很多的客户。我们的模特这一点不用说,我们从90年代,上个世纪我们的模特就走出去了,但是要说做全世界的真正的明星模特,这个不是职业问题,也不是模特场的问题,这是一种国家文化,一种大的背景下的问题。
主持人:刚刚谈到品牌的一个经营发展的问题,因为时装周本身也是以品牌和设计师为依托,您对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有什么见解。
王庆:我觉得品牌的创建和发展,这是一个都需要大家来探索的一个问题,而且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设计师,首先找到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能模仿别人的做法,因为你自己,别人成功的东西拿过来你不一定成功,所以一定要先扬长避短,你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然后你怎么样子来源去整合你的不足,整合社会资源。所以我觉得未来中国的设计师品牌也好,工业品牌也好,商业品牌也好,重要的是你整合资源的能力。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做品牌经营还有品牌形象的行业,都在做品牌推广的一个支持。有很多时候觉得品牌是一个非常虚的东西。
王庆:就时装周而言,我觉得时装周本身也变化程度一个品牌了。根据做时装周的经验,当然也有一些做商品品牌我没有经验,我不敢妄加评论,做时装周第一个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你要不断放弃一些东西,就有所不为,然后你集中精力做好你应该做的东西,所以我坚信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第二要忠诚,所谓的忠诚就是说你不能今天想着这,明天想着那。就是说,你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你的目标努力,当然这个里面不是说你就是特死板,就是你的目标,不能说今天想做房地产,明天想做金融后天想做航空航天这个不行,就是要忠诚你的目标,忠诚你的品牌定位,我为谁服务?我做什么?我一定要忠诚。我今天没有做好,我坚持换一种方法还得做这个,一定要把这个群体服务好要把我的目标定位实现。所以你忠诚,你的品牌定位,忠诚于你的品牌目标,会感染你周围的人也会忠诚,你周围的人会带动社会,最后一定是消费者,消费者一旦忠诚你这个品牌,自然是成功的。
另外从我们现在目前的表现来说,说到品牌,可能延伸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设计师,我们设计师品牌。我觉得我们的设计师品牌,我们的设计师创立自己具有自己设计风格,自身个性目前是最好的时机,市场的需求,因为你最终是消费者所带来的,市场带来的空间。现在我们目前的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质量提升的要求,我们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需要你个性表现,不希望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以往八十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那种时代已经没有了,那是共性时代,现在的生活是要细分化、品质带来的就是一种个性,一种细分。如果说两位好朋友,两位女士参加一个活动,不约而同穿的一模一样的衣服,你会觉得慢慢有一些尴尬,特别你到对方家作客,主人和客人穿一样,你想想什么局面,个性化的要求会月来强烈,这种个性化,并不是说就量体裁衣,要处理好消费者个性需求和生产集约规模的共性需求,它的平衡就是品牌。你不可能有一个产品打遍天下的,但是你只能锁定某一个目标消费群,是这类群体他们接受。当然更高的消费是个性的定制。
主持人:目前国内像祁刚、罗峥都开始做自己的高级定制,在国外高级定制正在走向没落的趋势,渐渐的越来越少了,您觉得这种个性化的定制和整个国际趋势之间怎么衔接,咱们处于一种什么样的阶段。
王庆:所以我们现在叫事宜时移便满意,时代变了,事件变了,规则也变了,我们现在研究的,特别巴黎欧洲大牌产生的路线,现在那个时代已经变了,变成当今的,原来由手工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所以很多的设计师本来的欧洲的本来就是时装屋,设计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一来以后,这种时装艺术就定制转向工业化的成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抗争之后,工业化的潮流是势不可挡的。它就把手工定制个性服务,个体服务和探索了十几年和现代工业的加工手段和成衣化的品牌运作结合起来。
虽然我们说,现在看巴黎的整体,从量的关系来说,因为工业化社会,成衣消费是大量的,包括以前我们的设计师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王公贵族,欧洲的皇氏贵族,银行家、大的金融家这些服务对象,原来都是定制的,没有去说成衣买的,现在成衣进来以后,这些财团也被成衣所掌握,有些东西开发了成衣以后,包括高端消费群体,有的时候不一定都要礼服,成衣觉得挺合适,又是这个设计师延伸的成衣品牌,成衣量消费越来越大,但是并不是说这个设计师品牌消费量在减少,是在提升,只不过它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它在一些场所他们的客户群该定制的还是定制的。
但是有更多的场所成衣,款式成衣号型能适合他的,甚至有些东西已经掌握了板的尺寸头了,就是掌握选购,选购空间更大,还有一些户外运动,还有一些休闲就更不需要定制了。因为以前这种贵族和平民圈子分开的,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现在贵族平民化了,所以这是一个趋势。
但是我们,我们在工业化时期要朝向提升,变成奢侈品牌朝上定制,所以一个品牌特别是奢侈品品牌,它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制服务的能力,你要变成一个国际大牌,有一个定制服务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服务业务,就是工业化,你掌握不了高端消费群的需求,如果你仅仅停留在定制,没有成衣系列,没有这种工业商品系列,没有你的香水、皮具、化妆品等等这些东西的市场补充,你支撑不住,也成为不了大牌,你没有商业能力的支撑,你经济上不行,投资者是不同意的。
我认为应该先有市场执政,然后逐步建立自己的高端服务,朝上拉,所以欧洲的大牌是从贵族走向平民化的一个趋势下,它的市场扩张建立了一些商业网点,我们是在工业化,也就是从平民,大家都是平民走向富裕,甚至走向富翁一种特殊阶层,那个需求,你要顺着这个时代的发展来进行应变,所以我们一定是不能太较的。你说一定要从高端开始做,你怎么支撑,怎么生存。这个不是概念。但是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市场多元化的时期,我们现在无论是工业品牌还是设计师品牌,还是我们的商业品牌,我们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一定会形成共同天下的局面,从当前来看,我们的工业品牌势头强一些,为什么?
因为我们现在的一个国际化已经把社会化分工延展到世界任何的各个角落,从理论上讲,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可以创立自己的品牌,区别在于哪里呢?你有没有整合这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因为整个社会信息化把社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大生产延展到全世界了,我只要有一个品牌,只要有整合生产要素的能力我就可以做,我这个没有我可以组合,都已经专业化分工了,这种整合的能力最后是什么呢?是资本的较量。第二是创意的较量,你有了资本,你有了整合的纽带了,但是你有没有思想,你有没有创意,这是整合一个品牌的灵魂,所以有了灵魂,有了手段,你整个什么东西。
我们前一段时间20多年从工业化起步初期,到工业化的中期,现在进入到工业化,就是从加工工业,最初级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产业大军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来了,这是工业化的初期,到工业化的中期开始慢慢制造业升起,开始变重了,现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到了后工业化时期,到了信息化时代了。我们前面二十年是工业化初期到中期过程,大量资本积累是通过工业积累,我们现在的工业资本丰富,所以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群的衰落和兴盛是什么呢?主要是资源的融入和溢出,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是属于初加工产品的工业资本的溢出时期,工业品牌已经到了这种阶段,要转型了,这种转型向更高层次来了。所以工业资本积累了这么长时间,它现在整合生产要素的能力比较强,有工业资本积累。所以现在表现得更多是设计师加工企业,这是一个初级阶段。
我们现在慢慢的商业资本我们的知识资本都在迅速的积累,这个积累从哪来?要从工业资本而来,它们属于兴盛膨胀的阶段。所以我相信在未来随着知识成本和商业资本的积累,设计师的合作部仅仅是加盟一个企业,会像商业,会顺着自己的知识资本积累和原始资本积累创立。现阶段看来,工业资本是强势,工业品牌还是强势,但是很快工业的品牌把工业对象两极化,第一极融合生产要素能力弱了,就会回到加工放弃品牌。
还有一种融合能力强的,就去延伸自己的销售连锁,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的渠道,然后建立工业基础,建立一个商业零售网络,然后再融入一些其他东西。现在设计师也是这样,是知识资本,知识资本的积累现在还是很弱的,但是已经慢慢有了,我周围的设计师品牌,他们本来什么都没有,就是靠知识积累,靠自己不断打工挣钱这样一个小的企业然后发展,就是资本积累,而且还有一个现代社会对设计师品牌可以说是一个优势在哪里呢?现在更多金融资本、风险资本它已经不需要你设计师再原始积累了,这些金融资本、风险资本绝对不会买你的工业品牌,买你的工厂竞争优势。它一定是买创意,刚刚说了有了钱有了创意这才能成,我有钱我就买创意,买知识,买创造力,我不会去买加工力的。加工我随时可以全世界下单的。所以如果说发展得更快的设计师,你只要有你完整的风格,有你的创造力,不愁你创造不出品牌来,逐渐会有风险资金进来。
主持人:从时装周十年的发展,您认为时装周对整个服装产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或者说这十年有一些怎样的改变?
王庆:我觉得时装周创立之前,中国的整个的服装业可以说就是成衣加工业,出口加工,内销生产,还谈不上是一个时装业,只能是成衣加工,时装周创办以来,一方面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社会消费的变化,产生这样一个产物,所以它的产生推动了整个,第一把服装人们的衣着,从加工变成一种大范围、多元的。第二把一些品牌意识,时尚意识和文化意识,带到了这个工业的基础,也就是说,工业只是一个加工手段,通过这种时装周把一些文化、时尚和一种创意的一些因素,融入到工业产业上来,使它裂变,变成多元化。
时装周实际上融入一些文化上的资源,信息上的资源来交换这么一个单一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但是返过来,这些产业也不仅仅就是能够只是时装周的一个服务对象,这个时装周,这个产业再壮大,也离不开它的商业属性,但是时装周有很多是文化属性,是跨商品行业的。所以如果说什么作用,可以说时装周给成衣生产成衣加工这个行业带来了思想和灵魂。原来他们就是机械工业,只要有这个产业,有了这种规模,有了能力再加上这种思想的灵魂,就可以变成鲜活的东西,可以创立自己的品牌。否则它永远是劳动密集型的。
主持人:现在时装周马上就要开幕了对于即将开幕的时装周,您跟我们搜狐网友说两句。或者说有什么展望或者希望。
王庆:我觉得时装周能够和搜狐网合作也是时装周的一个荣幸,因为时装周诞生十年,一直是在自身平台的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完善,在这个方面在努力。我们希望利用现代的传媒手段,利用搜狐网这个门户网站,能够把时装周的服务带给消费者,能够把时装周的这种影响力扩大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是我们传统产业和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结合的一个成果,也是未来必然要走在一起服务于社会的一个趋势。
主持人:谢谢王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