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 40-50 年代,巴黎是女装的绝对中心。当巴黎流行款式被各地服装制造商们迅速复制传播的时候,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邦妮·卡辛(Bonnie Cashin) 正在创造另一种时装:更宽松、更随意,毫不造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与身体互相依存。”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卡辛有诸多创举。她用金属扣眼取代纽扣,用多层轻薄而富有流动性的布料取代单件厚重服装—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叠穿”,她还率先为女性设计了质地轻软的斗篷(poncho)。
卡辛的设计总是领先于她的时代。1952 年,她设计了帆布雨衣。1955 年,她开始使用拉链。1956 年,她设计了连身裤。
1957 年,她设计了带流苏的印度式连衣裙。她发明了一种有趣的钱包式口袋,看上去有点儿像半个零钱包。当时人们一看到这种口袋—无论是出现在衣服上还是皮包上—便知是卡辛的设计。几年前,马克·雅克布在他那款毁誉参半的“蛤蟆包”上就采用了类似设计。而现在,你仍可以在 Coach 买到 Bonnie Cashin 系列手袋。
1952 年,卡辛创立了她的女装公司 Bonnie Cashin Designs,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她一边打理自己的品牌,一边还为 Coach 设计手袋,为 Philip Sills 设计女装,为 Crescendoe-Superb 设计手套,为 Modelia 设计雨衣。1960 年代初,卡辛为 Coach 设计了多款经典手袋,比如名为“Basic”的肩包和带有一根可拆卸式肩带的手拿包。而她的首款设计—以购物纸袋为原型的皮革手提袋—虽然后来在 Coach 停产了,却作为一个经典式样广泛流传至今。
卡辛的设计虽然经常被其他设计师效仿,却依然保有很高的辨识度。她的斜纹软呢斗篷带有皮革镶边,她的大衣衣摆总是那么别致柔美。1968 年,时尚作家伯娜丁·莫里斯(Bernadien Morris)在《纽约时报》上这样写道:“女人们买卡辛设计的衣服,不是因为被它们迷倒,而是因为它们穿起来舒适惬意。”那些年间,巴黎和伦敦一些时髦店铺里都设有 Bonnie Cashin 专柜。
在日常生活中,卡辛无法容忍任何丑陋的事物。外出旅行时,她会在酒店房间里悬挂泰国丝绸布,并订来成打的鲜花。
旅途中,她会把自己行李里的衣饰慷慨赠与仰慕者们。旅行结束后,她总是带回一箱箱新行头,异国他乡的时尚都令她很感兴趣,“旅行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教育。”她说。比如,叠穿的灵感就来自她的亚洲之行。“日本人管冷天叫做‘九层天’,热天是‘一层天’。”她说。她的另一个著名设计“狗绳裙”的灵感来自纽约州布赖尔克利夫的乡居生活。每次走进那幢房子,卡辛总要把裙子提起来,后来就酝酿出了一种可以随时变短的羊毛长裙—只要把裙摆处的小铜圈扣在裙腰处的小铜勾上。
卡辛的父亲是一位摄影师兼发明家,她的母亲则是一名女装裁缝。年幼时,她随父母在南加利福尼亚州一带搬了好几次家,每到一个新镇子,母亲就会开一家定制女装店。
她从小就拿碎布片当玩具,早早学会了设计和缝纫。她接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为洛杉矶的一家芭蕾舞团设计表演服,那时她还是个高中生。毕业后她加入了该舞团,后来又随经理跳槽到纽约罗克西剧院。在那里,20 岁都不到的卡辛每星期要为 24 名舞者每人设计三套造型。二战后她决定闯荡好莱坞,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工作期间,她为 60 多部电影设计了戏服。她很爱这份工作, “比起追逐潮流或者表现某种新轮廓,我更喜欢设计生活化的衣服。”她说。
卡辛两度问鼎柯蒂(Coty)时装评论奖,并于1972 年荣登该奖项的名人堂。1979 年,卡辛在纽约成立了一个名为“创新设计基金”的非营利组织,鼓励那些在家居、面料和时尚领域有好创意的设计师,资助他们把手绘稿变成产品。
如今,人们依然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个“邦妮·卡辛基金会”,这是 2000 年卡辛去世后由她的遗嘱执行者建立的。
“它们有一种毫不含糊的明朗、自由和快乐。”时尚作家伯娜丁·莫里斯在 1968 年的《纽约时报》上如此评论卡辛的设计。时至今日,用这句话来形容美式时装风格仍然十分贴切。相信这也是卡辛所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