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摄《西游记》之前,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跟爸爸六龄童约定,专心演美猴王,不谈恋爱。但他进组后悄悄和美女场记于虹恋爱,拍摄一结束就结了婚。多年后六小龄童在一次采访的时候提及自己的“违约”,伸出手比划了一个六:“可是谁知道这个戏拍了6年啊!”
土钢丝摔晕孙悟空
1981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把拍摄电视剧《西游记》的任务交给了杨洁。革命家庭出生的杨洁是老派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头,吃苦耐劳,不给自己留余地。光是选景就被她搞成了苦力:“两个月跑了好几千公里,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出发……天天赶路,马不停蹄。”
为什么拍得这么慢?是外人对《西游记》幕后的最大疑问。摄像助理唐继全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大队人马都要到各地实景拍摄,而80年代交通运输都没有今天这么便利;二是特技制作的耗时,在剧组人员对技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有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特技机,其进度可想而知。
在拍摄《西游记》之前,国内电视制作根本不知道“特技”为何物。为了《西游记》,中央电视台特地从美国进口了一台ADO特技机器,用于“蓝幕抠像”。一开始的简单镜头能顺利完成,之后剧组却不断发现问题:把人抠出来之后,只要一旋转,人物形象就扁平得像纸片,后来才知道,想让人立体起来还要花5万美元购买一个软件,但电视台没舍得买软件。现在回看,《三打白骨精》和《计收猪八戒》里,几个特技镜头里的人都是纸片似的在飞。
1984年底,有香港同行参观《西游记》拍摄,给杨洁提意见:“你们的特技没有重量感和真实感。”杨洁也有同感,立刻询问解决方案,得到的答案是:“不是只用蓝幕,要把人吊起来!”杨洁申请去香港取经,参观了香港无线台拍摄的金庸武侠剧,才明白“吊起来”就是要吊钢丝。杨洁参观时正值无线台新年放假,没有专业人士解释具体操作和技术,她回去之后马上成立武术特技组,用钢丝、滑轮等自己琢磨“吊人”。但她不知道,钢丝要涂成和背景同样的颜色才看不出来,只能用尽量细的钢丝带,这样就容易断。孙悟空三个师兄弟都因为钢丝突然断裂而摔伤过。六小龄童最严重,直接从四五米的高度摔下来,“地上腾起一层灰”,落地时已经昏过去,所幸无大碍。“后怕是有的,但当时也不允许你害怕。”六小龄童对本刊记者说。当年,演员们都把“完成”当做头等大事,现在剧组拍武戏要买保险,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西游记》拍摄结束后,有人问杨洁“怎么居然用普通钢丝来吊威亚”,她反问:“什么是威亚?”
摄像助理唐继全告诉本刊,当年央视只有一台特技机器,只放在北京不能带到外地,也大大减缓了拍摄速度:“特技镜头拍摄好素材以后,录像磁带要送回北京机房制作,因为特技机不在现场,谁都看不见最终效果,拍摄现场的道具背景都不能拆,要等后期特技制作完成以后才能拆除。如果北京机房特技人员认为这个特技镜头素材不符要求,那就还需重新拍摄,再送北京。”在拍摄有了经验之后,早期拍摄完成的故事还可能被推倒重拍,例如最早拍摄的试集《除妖乌鸡国》就大部分重拍了一遍。
特技机在当时算是“高端设备”,但不可思议的是,剧组的摄像机也只有一台,还是台里最老旧的机器,如果不仔细调焦,画面就会“虚”,摄像和录像功能是分开的,一整台机器需要几个人背着,如果拍一个兔子奔跑的场面,摄像要扛着摄像机跑,后面两个人抬着录像机跟着跑,摄像助理再抱着监视器,导演也跟着跑,十来个人拉成一长串追着兔子跑!这台老机器没有长焦距功能,需要用长焦镜头,还要打报告、排队,才能用上三天再送回去。
1985年5月,杨洁到日本参加行业交流会,日本同行问杨洁,《西游记》用了几台摄像机,杨洁答曰只有一台。日方啧啧称奇:“这是不可能的!”
刘晓庆错失白骨精
短短25集《西游记》里,出现了三个唐僧,其中曲折也耐人寻味。最初杨洁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的毕业照片里选中了眉目清秀的汪粤,汪粤也认真地剃了光头在寺庙里体验生活,演了四集故事后,他告诉杨洁,有个电影邀请自己当主演,想利用业余时间拍,硬脾气的杨洁认为兼顾两方不可取:“这是不可能的。既然你更重视电影,那就去吧,我这里不能当做补丁,有空就来,有电影就走!”据杨洁回忆,汪粤含着眼泪离开了剧组。
此后杨洁在电影《精变》中注意到演员徐少华,想让他演小白龙,但试妆时发现徐少华更适合唐僧,这就敲定了新唐僧。徐少华演得很好,同时中央电视台也开始提前试播了几集拍好的电视剧,唐僧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本来一切顺利,但徐少华忽然提出,自己工作关系所在的山东话剧团给他报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名,让他上大学,他要去考试。在杨洁的回忆里,徐少华一开始说的是,考试之后只要在拍戏空余时间去上课即可,不会耽误拍戏,她就半信半疑地同意了。为了帮徐少华腾出参加考试的时间,杨洁还动员全剧组加班赶戏,一直拍到天亮。考完试徐少华又告诉杨洁,想让剧组出面和学校交涉,让他不上学就能拿到文凭,杨洁不解,徐少华说,中央台能办到,倪萍就是这样的。
到了准备《趣经女儿国》的时候,徐少华没有按时到剧组报到,杨洁电话打到山东话剧团,才听说徐少华和爱人一起去上学了。杨洁生气了,找到学校的教务长,让他回到剧组拍戏。杨洁觉得当时徐少华是不大情愿地回来,“脸拉得老长”,拍完戏还是去上学了。徐少华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说出的故事却和杨洁有出入:“她是很支持我读书的,我没有拍戏时脸拉得老长,那是她的印象。”
第二个唐僧又走了。和汪粤不同,徐少华已经见过《西游记》试播所引起的重大反响,但他还是更想要大学文凭。徐少华的中途退出甚至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年轻人应该参加工作还是要文凭”的讨论。
杨洁一边做后期一边物色新人选,在剪辑机房和广播剧团的迟重瑞擦肩而过,立刻就邀请他扮演唐僧,这个唐僧跟剧组坚持到了最后的西天取真经。
这场唐僧风波还牵涉到另一个小八卦。坊间盛传女儿国国王朱琳暗恋“御弟哥哥”徐少华,并为之单身20年的故事。多年后朱琳说起这段假戏真做:“他那样一个眼神看你,你要把它接收进来,就像这个水你喝了要咽下去一样。”而导演杨洁却不愿提这些儿女情长,手一挥,干脆得让人遗憾:“徐少华是被我揪回来拍戏的,他哪有心思想这个?”
杨洁对演员一向严苛筛选,只出演一集的妖精们也是如此。《西游记》里的每个妖精都是经典,杨洁的选择标准是:“我要求不论什么妖精,都具有魅力的外表,至于她们的性格就要靠表演了。”当年选演员并不似今天这样是以市场规则进行,每个演员都有工作关系的所在单位,要剧组出面,让单位批准演员行程,统筹安排就是个苦差事。
杨洁最看重的是白骨精,她希望塑造“很有魅力、有女王似的分量、内心阴狠”的妖精。用今天的话说,这是最吸引观众的“腹黑女王”,但在当时,女演员们都对这个角色避之唯恐不及。唯一的例外是刘晓庆。在多个演员拒绝了白骨精的角色之后,刘晓庆很愿意演,但提出了一个条件:要一个人扮演白骨精幻化的多个形象,村姑、老妇和妖精都是她。面对“国内一姐”,杨洁表现了更强势的姿态:“白骨精不能万变不离其宗,化妆不能完全改变长相,看来看去都是她,那不行。”最终杨洁邀请的是在样板戏《杜鹃山》里扮演女主角的杨春霞。
调查组进驻花果山
西游记所遭遇技术问题、借用演员所要经历的人事程序,今天看来都是难以想象的时代病。在新旧交替的改革开放初期,《西游记》也因为创新遭受了不少来自体制内和社会上的争议。
在《西游记》艰难拍摄时,央视内部流传着对杨洁拍摄进度的质疑:“国家不应该拿这么多的钱让她去游山玩水!”甚至有人在党组会上痛心疾首地流泪:“领导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让《西游记》停下来!”
1986年,剧组正在绍兴拍戏,忽然来了一个由财政部、广电部和中央电视台三家组成的三人调查组,因为“《西游记》乱花钱、不拍戏、专门游山玩水”的罪名被反映到了中央。
杨洁对调查很坦然:“这样我就不用自己去辩护了,怀疑我的人可以自己来看。”调查组跟剧组一同拉钢丝、抬机器,临走时留下的话是:“来了才知道你们是这么辛苦!你们的条件太差了!”随后调查组为剧组争取来一百万的经费,可以购置一台新的摄像设备,给剧组每人一件风雨衣。精打细算的制片主任想省钱,没有直接购买成衣,而是找了制衣厂订做风雨衣,孰料最后到手的是一批不合格产品,袖子不一样长,扣不上扣子的情况都有,但钱已经花了又不能再买一批,这个福利就这样浪费了。
摄制组更关心的是新摄像机,但拨款之后,新机器却迟迟没有动静。杨洁询问进度,得到的答复是:“你们把正经事干好就行啦!甭管那么多事!”直到一年后,1987年拍摄进入尾声时,新机器才到位。
从1982年开始,每年春节杨洁都会拿出一两集《西游记》播放,以满足观众的要求。1986年春节前夕,杨洁想剪辑出一个相对完整的11集电视剧播出,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主任也同意,不料另一位台领导却对此有意见,认为“赶出来的东西就搞不好”,硬脾气的杨洁跟台领导吵了一架,最后台领导还是同意11集一起播出了,观众反应自然热烈。但在这之后杨洁却得到一个消息,台里说预算没有了,想让《西游记》停拍。工作热情高涨的剧组无法接受,提出要自己找钱拍戏。杨洁跟台领导提议:“自己找钱自己拍,后面的版权归我们,行不行?”台领导反问:“你的版权?你是哪儿的?”杨洁立刻在版权上让步:“只要能拍完就行。”